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7期

有BCG接种史的婴幼儿结核感染3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在新生儿已普及接种卡介苗(BCG)的今天,婴幼儿结核感染已极为少见。我院于2004年7~11月连续收治了3例婴幼儿结核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以引起临床的警觉。其他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出生后按常规已接种BCG。...

点击显示 收起

    在新生儿已普及接种卡介苗(BCG)的今天,婴幼儿结核感染已极为少见。我院于2004年7~11月连续收治了3例婴幼儿结核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以引起临床的警觉。

  1  病例资料

  例1,患儿,2004年9月12日出生,3个月入院。约2月龄时被发现其左腋窝有一鸽蛋大小肿块,观察1个月肿块无明显增大,为明确诊断到本院外科住院诊治。小儿出生后精神、食欲、睡眠一直都好,体重无减轻,二便正常。入院检查:左腋窝肿块约3cm×2.5cm×2.5cm,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好,无压痛。其他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出生后按常规已接种BCG。家人中否认有结核病人,胸正位片(CR):正常。PPD试验:(+)。彩色B超示:左腋窝可探及1个1.3cm×2.4cm实质性包块,病理活检:慢性肉芽肿性炎,疑结核,但未找到结核杆菌。术后抗结核治疗3个月,追踪治疗小儿情况良好。

  例2,患儿,2004年8月24日出生,70天入院。出生后20天时因吃奶不愿向左侧转头而发现其左颈部有一肿块,当时无压痛,无皮肤红肿,小儿各方面情况正常,为明确诊断于2004年11月4日入住本院外科。入院检查:左锁骨上窝处可触及一大小约3cm×2cm×2cm质中肿块,表面光滑,边缘清楚,无压痛,移动度好。胸正位片 (CR)示:正常。彩色B超于左侧颈部探及到多个0.3cm×0.5cm至1.0cm×1.1cm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光点均匀并相互融合之包块。B超诊断为:左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正常。予行肿大淋巴结体检术,术中发现淋巴结为多个融合在一起的大小约为2cm×1.5cm×1.5cm包块,予以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左颈淋巴结结核,可见多个典型的结核结节。

  例3,患儿,2004年3月29日出生,31   2个月入院。因发现颈部肿块1个多月于2004年7月13日入住本院儿科。出生后母乳喂养至今,小儿发育尚好。母孕期无特殊病史,家人中未发现结核病人,父母在小儿住院期间作胸部CR摄片结果正常。家长代诉,小儿6月上旬曾发热到市某医院住院治疗9天,诊断为“肺炎”,未愈出院,转到市内另一所医院门诊治疗10天,发热已退,半个月内肿块逐渐增大,为明确诊断而到本院儿科住院。入院检查:T 37℃,P 132次/min,R 36次/min,Nt 7kg。右颈部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肿大的淋巴结节,最大的直径约为2cm×3cm,质硬,固定,边界清,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无潮红。两肺呼吸音粗糙。辅检:Blood Rt: WBC 18.5×109/L,Hb 95g/L,ESR 95mm/h。B超:肝、脾、肾偏大。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胸部CR摄片示:右肺见斑片状、片状模糊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匀,以右下肺野阴影较密集,左肺纹理粗,纹理间见少许小点状模糊影。右上纵隔增宽明显,诊断意见:(1)提示双侧肺部感染以右肺明显,请结合临床注意排除其他病变。(2)右上纵隔增宽(提示为胸腺影或纵膈淋巴结肿大);胸部CT:纵膈淋巴结肿大,右下肺实变影;颈部CT:右颈部淋巴结肿大。入院第三天小儿又发热、咳、气促,T 38℃~39℃、骨髓涂片示反应性骨髓象,未见CaC。PPD试验:(++)。为明确诊断,于7月20日送手术室行右颈部肿大淋巴结切除送病理活检。病理结果:右颈部淋巴结结核,核酸染色找到结核杆菌。最后院内会诊确诊为肺结核、颈淋巴结结核,即转市结核病医院治疗。2个月后回访,小儿病情明显好转。

  2  讨论

  2.1  重视婴幼儿BCG的接种的加重反应-周围淋巴结肿大  该病的主要特点:(1)3个月内的婴幼儿;(2)有BCG接种史;(3)在接种BCG一侧的锁骨上淋巴结和/或腋窝淋巴结肿大;(4)家人中无结核病患者。

  2.2  规范BCG导致的淋巴结结核的治疗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是局部热敷,每日3~5次,每次10~15min,一般10天左右可消退。如果肿大的淋巴结软化成脓胞,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直至痊愈为止[1]。同时规范化使用抗结核治疗。对于婴幼儿淋巴结结核不宜手术切除或取活检,以免造成结核菌扩散或伤口溃疡不愈。

  2.3  强调BCG技术的规范操作  接种BCG导致的周围淋巴结肿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  超量接种是最多见的原因  BCG接种量是5人份/支(0.2~0.3mg),说明书上强调:用灭菌的1ml注射器将随制品附发的稀释液定量加入冻干的BCG瓶中。吸取摇匀的疫苗皮内注射0.1ml。在实际操作中,按每支稀释0.5ml,接种时为了预防针头渗漏和针管残留导致剂量不足,常常会吸取0.2ml左右,注射时一旦剂量控制不准确,即可造成注射过量的疫苗。如果按每人份含BCG 0.04mg将稀释液的量相应增大至0.15ml,则可避免过量接种。

  2.3.2  注射的疫苗不均匀  BCG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稀释后放置1min,充分摇匀后方可接种。如果稀释不完全或稀释后放置时间过长而使用时未摇匀,可因菌体下沉导致注射的疫苗浓度不均匀。

  2.3.3  注射部位太深或疫苗污染邻近部位  BCG强调皮内注射,新生儿皮肤薄,如果操作时皮内注射不合格,致使疫苗注射太深就变为皮下注射; 接种时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时推注药液或出针时不谨慎,将药液渗漏污染了邻近的皮肤,也会引起BCG加重反应。

  2.3.4  生物制品本身的因素所致  如果市场疫苗时菌团打碎不理想,含菌数就会多寡不均,均匀度较差接种后会有局部反应,淋巴结肿大或化脓的比例也增多[1]。做好疫苗接种的项目登记是追踪和排除此类原因的必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邱星元.实用社区计划免疫指南.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0-200.
 
  作者单位:543000 广西梧州,梧州市人民医院

  (编辑:秋  实)

作者: 汪宇航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