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1期

环孢菌素A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CsA在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明确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首选CsA口服,5~10mg/(kg·d),30~60天后逐渐减量,以维持量2~5mg/(kg·d)持续3~6个月。结果CsA对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合并糖皮质激素或雄激素可能更好。结论CsA单独或联合用药对PRCA有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CsA在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明确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首选CsA口服,5~10mg/(kg·d),30~60天后逐渐减量,以维持量2~5mg/(kg·d)持续3~6个月。结果  CsA对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合并糖皮质激素或雄激素可能更好。结论  CsA单独或联合用药对PRCA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环孢菌素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简称纯红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红系祖细胞受损引起红系细胞增生抑制而发生的一类贫血性疾病,本病临床较为罕见,约占再生障碍性贫血总数的3%,近年研究认为其发生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1]。我院在1998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以环孢菌素A(CsA)为主的方法治疗4例纯红细胞再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例PRCA患者均为1998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病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41~65岁,均经血常规、骨髓象或合并骨髓活检确诊,诊断符合全国统一标准[2]。其中原发性3例,继发于胸腺瘤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肝、脾肿大者2例,均无明显出血症状。

  1.2  实验室检查  4例患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WBC(4.1~ 7.6)×109/L,BPC(102~ 322)×109/L],红细胞计数(1.45±0.22)×1012/L;血红蛋白62.0±14.0g/L;网织红细胞0.001~0.003,网织红细胞绝对数(3.45±1.06)×109/L。骨髓象检查,增生明显活跃1例,增生活跃3例;均示红系细胞增生极度低下,粒红比例为(10.5~ 86.5):1;粒系、巨核系细胞增生未见异常,极少原始、早幼红细胞。2例患者做免疫学检查,CD4/CD8均见下降。

  2  治疗

  1例患者予以CsA(Sandoz产品)250mg/d静脉点滴,2周后改为口服,3例患者均以CsA 5~10mg/(kg·d),分2~3次口服,30~60天后逐渐减量,改为2~5mg/(kg·d)维持治疗3~6个月。2例患者合并小剂量泼尼松(15~30mg/日)治疗,1例加用安雄(120mg/日)口服。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2]判断疗效,观察用药后输注红细胞量、血常规、骨髓象及免疫学检查的变化。

  3.2  治疗结果  4例PRCA患者疗效评估如下:基本治愈2例,缓解2例,有效率100%;持续治疗后3个月,4例患者红细胞计数(3.05±0.45)×1012/L,血红蛋白(105.02±15.65)g/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为(52.65~ 32.10)×109/L;骨髓象检查,红系细胞增生恢复,粒红比例基本正常(3.50~6.50):1;2例患者6个月后复查免疫学指标,CD4/CD8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治疗后输注红细胞数量均见减少至停止,随访1~2年后仍健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3.3  不良反应  4例PRCA患者在使用CsA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1例有肝功能的轻度损害,1例肾功能减退,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均于CsA减量后恢复。

  4  讨论

  PRCA是以骨髓单纯红系细胞造血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疾患,实为一组异质性综合征,发病机制与免疫有关。基于PRCA与胸腺瘤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关系密切,且临床上行胸腺切除术及用抗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剂治疗PRCA有效的结果,多数学者认为其病理机制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BFU-E(红系爆式集落生成单位)及CFU-E(红系集落生成单位)免疫损伤[3]。近年研究表明PRCA的发病机制可能与T细胞病变时的亚群失衡有关[4],PRCA患者存在特发性CD4减少症,我们因此所做的免疫学检查,2例患者均示有CD4/CD8的下降,治疗后均恢复正常。也有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因子与PRCA的发病有关,一些患者的发病可能与血清Ig等抑制物存在有关。

  基于上述PRCA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免疫抑制剂会是治疗PRCA的主要手段。环孢菌素A是一种特异的免疫抑制剂,它可以阻断T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其治疗PRCA的有效性已获公认[5],总有效率可达65%~82%,CsA可作为治疗PRCA的一线药物,推荐剂量为5~10mg/(kg·d),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维持血药浓度在200~300mg/L为宜,疗程3个月以上。我们所观察的4例PRCA患者均采用CsA为主的方式,合并泼尼松或雄激素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所有患者的贫血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骨髓象红系增生恢复,2例患者的CD4/CD8恢复正常,证实CsA单独或联合用药对PRCA有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  罗绍凯,洪文德,李娟.临床血液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7-280.

  2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3-47.

  3  Dessypris EN.The biology of pure red cell aplasia.Semin Hematol,1991,28:275-284.

  4  Lin JC,Tripathl HM.Pure red cell aplasia and idiopathic CD4 T-lymphocytopenia.Clin Infect Dis,1994,18:651-652.

  (编辑:李  令)

  作者单位: 214001 江苏无锡,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作者: 陆时运,王智,邹正辉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