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2期

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诊治的价值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包括宫颈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近年来,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率的上升,宫颈癌患者的年轻化,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宫颈锥切术也越来越显示它特有的临床价值。本文回顾分析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

点击显示 收起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宫颈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近年来,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率的上升,宫颈癌患者的年轻化,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宫颈锥切术也越来越显示它特有的临床价值。本文回顾分析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妇科共收治CIN患者26例,其中CINⅡ级4例,CIN Ⅲ级16例,原位癌或原位癌累及腺体6例,行宫颈环形切除术或宫颈电圈切除术。同期收集CIN行子宫全切术24例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已作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病理检查,以此正确评价宫颈锥切术的临床价值。

    1.2  患者年龄  宫颈锥切术患者的年龄25~39岁,中位年龄28岁,30岁以下18例(占69.2%),30~40岁8例(占30.8%),未生育2例。对照组年龄40岁以下7例(占29%),40~55岁17例(占71%)。两组年龄差异有显著性。

    1.3  细胞学检查  CIN Ⅱ级4例中,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增生1例,CIN  Ⅲ级16例,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7例,原位癌6例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3例,可疑癌1例。

    1.4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  CIN Ⅱ级4例,CIN  Ⅲ级16例,原位癌或原位癌累及腺体6例。

    1.5  宫颈锥切术

    1.5.1  适应证  (1)年轻,要求保留生殖功能;(2)阴道细胞学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不符合;(3)病变在颈管深度,为排除颈管内重要病变;(4)宫颈活检为中度间变以上者;(5)宫颈活检病理显示为原位癌或可疑癌。

    1.5.2  手术及缝合方法  26例中行冷刀切除术8例,18例行电刀切除术。切除范围为宫颈病变外缘0.5cm,锥体深度2~3cm。切除面电凝止血,术中冰冻切片,26例术中止血15~50s,平均20s,住院日3~5天。对照组24例术中止血40~100s,平均50s,住院日8.5天。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缝合方法,双侧宫颈角“8”字缝合,上下唇各缝合1针,不留死腔。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CIN Ⅱ级4例中3例宫颈锥切术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其中2例为慢性宫颈炎。CIN  Ⅲ级16例中14例宫颈锥切术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其中2例为宫颈原位癌。宫颈原位癌6例中宫颈锥切术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相符5例;1例为宫颈早期浸润癌。

    对照组24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相符21例,其中CIN Ⅱ级2例,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1例。

     宫颈锥切术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出血,一般发生术后2~3天,持续5~6天,量少,无需特殊处理。中量、大量出血各1例,大量出血的1例,伴头晕,再次入院,经补液抗炎止血治疗,主要局部压迫止血,加碘仿纱条填塞,治愈。26例术后未发生宫颈粘连和宫腔积血。

    2.2  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均密切随访。随访方法,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半年后改6个月1次。26例宫颈锥切术及24例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随访至目前为止均无细胞学检查异常。宫颈锥切术中2例宫颈表面粗糙,呈轻度糜烂状。

    3  讨论

    宫颈锥切术是一种古老的手术。自1815年Lisfrance等首次叙述并用于治疗宫颈感染和宫颈癌以来,迄今已有185年的历史[1]。随着细胞学的发展,并逐渐认识到癌前病变和原位癌可持续数年甚至10年[2],因此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并予积极合理的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此外,随着CIN患者的增加和宫颈癌患者的年轻化,很多患者渴望保留生育功能,宫颈锥切术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此外宫颈锥切术可确定宫颈病变的程度,从而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方式。

    宫颈锥切术的指征。虽然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宫颈病变都能实行宫颈锥切术。有文献报道,宫颈锥切术可有效的用于宫颈癌、宫颈间变的诊断以及确定宫颈病变的范围,但不能作为宫颈癌的首选方法[3]。并且宫颈锥切术用于治疗宫颈原位癌有一定的残存率,所以应严格慎重选择其指征。CIN Ⅲ级,可疑癌,宫颈原位腺癌,可以考虑实行锥切术。锥切术的范围根据患者年龄、阴道镜检查宫颈阴道交界的情况以及组织学类型选择。

    术后出血的防治。宫颈锥切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多数发生在宫颈管或6点处,多于术后2~7天。本资料中发生术后中量、大量出血各1例。大量出血患者伴头晕,再次入院,经积极治疗痊愈。为有效的防治术后出血,(1)宫颈锥切术后电凝止血;(2)缝合双侧宫颈角创面,上下唇各缝一针,不留死腔;(3)避免经前近期及经期实行手术;(4)术后凡士林纱条创面压迫,必要时碘仿纱条填塞;(5)术后应用抗生素。

    宫颈锥切术于CIN诊治中与子宫全切术相比,具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日短、术后阴道排液少、治疗效果佳的优点,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诊治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O’dowd MJ,Philipp EE.Treatment of CIN.In: O’dowd MJ,Philipp EE.The history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New york.The Parthenon Publishing Group,2000,553.

    2  常青,任玉香,龙玲,等.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1468-1470.

    3  Devereux WP etc.ibid,1967,98:497.

  
    作者单位:325014 浙江温州,温州市瓯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王爱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