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5期

洛汀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洛汀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pdf)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和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其治疗观点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本文旨在评价洛汀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CHF的疗效。1对象选取2000年3月~2005年10月临床确诊为心衰住院病人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

点击显示 收起

  洛汀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和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其治疗观点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本文旨在评价洛汀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CHF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0年3月~2005年10月临床确诊为心衰住院病人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龄58~82岁,平均70.5岁。其中冠心病5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9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为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洛汀新组75例(A组),对照组45例(B组)。B组用地高辛、氢氯噻嗪、消心痛等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洛汀新5~10mg/d,监测血压,控制收缩压不低于100mmHg,平均疗程4个月,所有病例都排除肝、肾、肺疾病。

    以上所有病例均符合Framinghan诊断标准,NYHA分级Ⅱ级43例,Ⅲ级59例,Ⅳ级18例。

    1.2  疗效判断

    1.2.1  根据NYHA分级标准判断  心功能改善Ⅰ级为有效,改善Ⅱ级为显效,无改善为无效。

    1.2.2  心衰积分值判断[1]评分方法  呼吸困难记1~3分,端坐呼吸记0~1分,咳嗽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记0~3分,昼夜活动量记0~2分,奔马律记0~1分,肺淤血记0~2分,下肢水肿记0~3分。

    1.3  24h Holter记录  所有患者入院时及治疗4个月后分别监测24h动态心电图。

    1.4  心脏功能判断  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及治疗4个月后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影像仪分别计算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指数(CI)。

    1.5  统计学方法  每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未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YHA分级及心衰积分值治疗前后的变化  见表1。

    本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均值由6.8降至6.1(P<0.05),洛汀新治疗组均值由7.8降至4.6(P<0.01)。CHF经治疗后显效者15例(治疗组10例,对照组5例),有效者80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25例),无效者25例(治疗组10例,对照组15例)。洛汀新组两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改善。

    2.2  心功能治疗前后的改变  见表2。表1  NYHA分级及心衰积分值前后的变化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P<0.01表2  心功能治疗前后的改变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较仅CO(心排血量)有明显改善(P<0.05),而洛汀新组治疗前后相比CO、EF(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且变化更显著(P<0.01)。

    2.3  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治疗前后均作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在基准状态下,室性早搏发生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室性早搏发生次数显著降低(P=0.02),见表3。两组患者在基准状态下室速发生率分别为(25.2±2.1)%,(24.8±2.3)%(P=NS)。治疗后,治疗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降低(17%,P<0.05)。还观察到在原有室性早搏的基础上,治疗后出现新形态室性早搏,治疗组与对照组新形态室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13.2±4.0)%和(26.8±5.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表3  两组患者单纯性室性早搏的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出现干咳,但程度轻,可耐受,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目前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心衰的发病率仍然很高,心衰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顽固性进行性心功能减退及由室性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

    近年来,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研究已提示心力衰竭是心室结构的变化,而并非只是泵功能低下,因此心室重构是心衰的特征,是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决定因素,而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特别是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升高,可使心肌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增生和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室扩大和重构,使心衰进展和恶化[2]。因此,国际上已经从以往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治疗中解脱出来,在多种国际化实验中确立了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加利尿剂并用地高辛的新观点[3]。其目的就是阻断心肌重塑,尤其是在患者耐受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药物剂量,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实验中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EF)及心排血指数(CI)变化表明:洛汀新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状况,改善心功能,逆转左室重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有效。临床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酌情调整剂量,可逐渐改善症状和防止疾病进展,且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不妨碍长期用药。

    【参考文献】

    1  Bounhoure J P,Bottineau G,Lechat P,et al.Value of perindopril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lin Exp Hypertens(A),1989,All(Suppl 2):575.

    2  纪宝华.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00,39:66-68.

    3  陈可冀,陈京春.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展望.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1):1-2.

  作者单位: 301800 天津,天津市宝坻区城关医院内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闫春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