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1期

手术室静电爆炸(附1例报告)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手术室静电爆炸(附1例报告)(pdf)由于“不燃爆”麻醉剂纷纷问世,手术室中的燃烧、爆炸已渐被人们遗忘,静电引发的燃爆更不被人们重视。但随着国内工业的迅速发展,化纤、塑料等器件随处可见,为静电引起的燃烧、爆炸提供了条件,在手术室这些器件并未根绝。因此,手术室中引致静电燃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值得同道们注......

点击显示 收起

    手术室静电爆炸(附1例报告) (pdf)

     由于“不燃爆”麻醉剂纷纷问世,手术室中的燃烧、爆炸已渐被人们遗忘,静电引发的燃爆更不被人们重视。但随着国内工业的迅速发展,化纤、塑料等器件随处可见,为静电引起的燃烧、爆炸提供了条件,在手术室这些器件并未根绝。因此,手术室中引致静电燃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值得同道们注意。

    1  静电的起因

    1.1  静电的定义  静电是对应动电(流电)而言。当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接触或摩擦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吸引力不同,其中必有一物体容易失去电子带上正电荷,而另一物体则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荷。如果物体对大地绝缘,则电荷无法泄漏,停留在物体内部或表面,呈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电荷即为静电。

    1.2  静电的成因[1,2]  一切宏观物体均由分子组成,而分子则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电中性的,这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子,与周围围之旋转的负电子的数量正好相等;当两个物体相接触或摩擦时,产生了正负相对排列的电子层,其中一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物体得到一些电子,这就破坏了原来物体的电中性。当两物体分离时,引起电荷分离;失去电子的物体,其内部正电荷多于负电荷,表现为带正电,而获得电子的物体则相反,体内负电荷多于正电荷,表现为带负电。静电的带电过程,都是物体中原有正负电荷的分离或转移过程。物体带静电的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  静电电压与静电能量

    2.1  静电电压[1,2]  电压(U)与电容(C)成反比,而与电量(Q)成正比,即U=Q/C。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容愈大,电压愈低;电容愈小,电压愈高。此点极为重要,因为物体所荷电量不变,但当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或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时,电容减小,静电电压可能突然增高,当两密切接触的物体突然分离时,两者间的电容即减少为原来的40万分之一,这时电压即增加40万倍,这就不难解释静电电压可高达几千伏甚至上万伏。以人体为例,坐着时平均带电500V,而行走时则可达5000V以上。

    2.2  静电能量[1,3]  静电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以静电荷聚集的方式被存储起来,它可以通过其所形成的电场直接做功,也可以通过放电等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静电放电一旦发生,存储的静电能量即迅速释放。以人体为例,当人体静电能量为2000V,人体对大地电容为200PF时,人体具有的静电能量达0.4mJ,而0.2mJ的火花即可燃爆石油产品及乙醚。手术室有大量机会引起静电聚集,更由于使用高浓度O2,甚至很小火花即可引发燃爆。碳氢化合物与纯O2混合仅需1μJ即可燃爆。

    3  静电放电

    静电在物体上聚集,从能量角度表示为静电能量的存储,并使其周围形成电场;某物体所具的电势和附近物体之间出现电场强度(由两者电势和距离决定)超过两者间介质(空气)的穿击强度时,便会发生静电放电以释放能量,特别在电场不均匀的情况下,局部形成高电场强度,放电更易发生。

    静电放电一旦发生,存储的静电能即迅速释放,瞬间发生很高的电流,并伴以声、光、热和电磁辐射[2,3]。静电爆炸是麻醉爆炸的最突出的原因,手术室有大量机会引起静电聚集,由于使用高浓度O2很小火花即可引起爆炸[4]。一般情况下,空气介质的绝缘强度,即击穿放电的临界值为3~3.5kV/mm[3],此时由于空气分子被电离,直流电阻抗迅速减小,一物体的静电能量以足够的电流向另一物体快速泄放,引起放电。当电位差达300V以上的两种物体相接近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火花能量[4]。

    4  手术室静电爆炸

    20世纪中叶即对手术室静电的产生、模式、聚集、衰减、放电及爆炸等进行过系统研究,然而渐被人们遗忘。但时至今日,手术室静电爆炸也并未根除。消除静电的存在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发生静电放电、在可燃物存在时,即可诱发燃爆。

    4.1  引起静电爆炸的因素

    4.1.1   引起静电爆炸的必备条件有二[1]  其一为易燃易爆物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达到燃爆浓度;另一为存在静电,并有引起静电火花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乙醚、环丙烷、笑气、氯乙烷、乙烯、乙烯醚均易燃爆。低沸点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均有燃爆可能,甚至某些被认为非燃爆性吸入麻醉剂如甲氧氟脘、安氟醚、异氟醚亦有燃爆的报道。治疗剂量的吸入麻醉剂等浓度常在燃爆范围。

    除吸入麻醉剂外,手术室还存在许多易燃物质,如乙醇、碘酊、安息香溶胶酊、过氧乙酸、双氧水等均可燃爆。此外麻醉机及呼吸机的呼吸囊、橡胶导管、工作人员穿戴的合成纤维鞋袜及塑料器物均易燃烧。

    4.1.2  影响静电爆炸的其他因素

    4.1.2.1  空气的相对湿度  干燥的环境有助于静电聚集。在手术室中,人及物体所荷电荷能力随手术室到大地的电阻增加而加大;相对湿度愈低,人及物体对大地的绝缘程度愈高,电阻愈大,人及物体愈易发生静电聚集,静电电压愈高,为人及物体或物体间静电放电创造有利条件;而相对湿度愈高,则人及物体对大地的绝缘程度愈低,电阻愈小,利于静电的泄漏,减少人及物体的静电聚集,因而有利于防止或减轻人或物体间的放电。当相对湿度由20%增加至40%时,大地电阻及人体荷电量均明显降低[5]。手术室应尽可能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以降低人体所带的静电。相对湿度以维持在60%为宜[6]。

    4.1.2.2  高原地区  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易致静电聚集,使人体荷高电压,易发生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同理其他干燥条件也易发生静电燃爆。

    4.1.2.3  高温环境  包括高温地区及高温季节,易引发静电燃爆。曾有报道,在鼻导管给氧时,在室温高、湿度低的情况下,因静电起火而引发性燃爆[7]。

    4.1.2.4  助燃剂  燃爆的实质是强烈的氧化反应,在静电火花与可燃爆气体接触时,如遇上氧气,极易燃爆;氧浓度愈高,燃爆愈烈。在手术室中,有氧环境的时候很多,所以引起静电燃爆的潜在可能性很大。手术室常用的过氧乙酸、双氧水、氧化亚氮等在燃爆过程中均能释出大量O2加强燃爆。

    4.2  静电爆炸的危害及处理

    4.2.1  对病人的危害  吸入麻醉时病人呼吸道及头面部麻醉剂浓度最高,故头面部为静电爆炸的始发地点。如燃爆发生在麻醉机或呼吸机内,病人呼吸系统首当其冲。在燃爆的机械冲击及燃爆的化学产物的刺激下,病人可发生反射性呼吸暂停,缺氧窒息。冲击波还可引起咽喉、气管的黏膜破裂、出血;高热气体亦可引起呼吸道灼伤。一旦发生燃爆,必须立即关闭氧气筒开关,移除燃烧的麻醉机、呼吸机,将其移至安全地带,并扑灭明火,以免O2气筒在高温环境中筒内压力剧升,引发更大的燃爆。应更换新的麻醉机给病人进行控制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血液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燃爆发生在麻醉机、呼吸机外,病人暴露部位,特别是头面部位常有不同程度的灼伤;如麻醉机蒸发器被炸破,则炸碎的玻璃碎片亦可击伤病人。对灼伤及击伤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4.2.2  对麻醉者的危害  静电放电常起因于麻醉者的机械操作,如挤压呼吸囊,清理病人呼吸道等,因此麻醉者被炸伤常在所难免,手及头面部均易于受累;如麻醉者正在挤压呼吸囊,虎口可被震破。如爆炸猛烈,病人及麻醉者均可发生进行性耳聋。如麻醉剂蒸发器被炸破,麻醉剂向四周喷射,引起大片火焰,铺在病人手术野的敷料、单巾、纱布,工作人员的衣服及其他可燃物体均可燃烧,必须立即扑灭火焰,切断O2源。因此手术室的消防设备必须经常保持戒备状态,可以随时应用。

    4.3  静电燃爆的预防  静电无处不在,不同物体相互间碰撞、摩擦均可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无可能。防止静电燃爆主要在于防止静电聚集,避免发生静电放电,产生火花能量。可从三方面进行预防:一是促使静电泄漏,避免聚集;二是使空气离子化,中和人或物体所带静电;三是加强手术室通风,避免可燃爆麻醉气体聚集。

    4.3.1  静电泄放  手术室的人或物均应很好的接地,使手术室内产生的一切静电,均能及时泄放到大地,以免静电聚集。

    4.3.1.1  防静电地板[5]  使手术室地面易于将静电导至大地,即使泄放。手术室地板应选用电阻为1~1000兆欧的材料,以使在1s以内将静电泄放。常用的方法是以黄铜或紫铜做成网络,在网络中铺设含有乙炔、炭黑的混凝土。早期曾用氯化苯甲烃铵(benzalkonium chloride)铺设地面;此物为四价铵化合物,具有抗静电作用,并有明显的吸湿能力,在水中离解成离子[5]。用0.1%氯化苯甲烃铵处理的地面,人体所带静电可降低80%~90%,从而降低爆炸危险。在干燥地面,要求1m距离的任意两点间电阻应<1兆欧。为了安全防止意外、在距离1m的两点间的电阻以及任意一点至大地的电阻以0.025~1兆欧为宜。这样即可导出静电,又可避免漏电伤害人体。光滑地面导电能力较差,地面愈粗糙,愈有利于静电的泄漏[5]。在砖地行走,人体荷电可高达500~1000V;而荷电达100V,人体发出的静电火花即有充足能量,点燃O2-环丙烷混合气[5],抗静电地板所容许的最大电阻值,要在1s内使静电降至100V以下。

    用3M#8200导电地板,在0.08s即可使5000V降至100V[2]。

    4.3.1.2  防静电环[2]  佩戴防静电环的目的是为了将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手术台、器械台、推车、坐椅等所带静电及时接地泄放。当释放的电荷与产生的电荷相一致,静电便不能聚集,因而使其经常保持在安全的电压水平。人体带静电所产生的电压,除一般摩擦起电外,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因人体电容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压。人体电容因人体与其他物体的相对位置变化而变化。因此,即使测得的电压为0V,如人体电容减小,即可产生极高的电压。

    防静电环的作用,就是使动作产生的电压峰值迅速下降。防静电环到大地的电阻在1~100兆欧较合适,在100兆欧时即可在1s内须使电压、降至100V以下(85V)的安全范围。

    4.3.1.3  防静电鞋及抗静电橡胶器具[2,5]  手术室常用的胶底或塑料底鞋绝缘程度很高,不利于静电泄放。革底鞋单足电阻为10~100兆欧,穿革底鞋在3M#8200导电地板可在0.08s使500V电压降至100V。手术室人员走动、治疗车的运转、麻醉机、呼吸机及O2气筒架的推动、全麻药及O2混合气在麻醉机、呼吸机橡胶管内流动、挤压呼吸囊等所发生的摩擦,都是产生静电的条件。为避免静电聚集,均应使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抗静电橡胶代替非导电橡胶。如选用导电橡胶做的鞋底到大地的电阻为0.01~0.02兆欧[5],基本上是安全的。

    为避免静电聚集,要求麻醉机、呼吸机、手术台、器械台、监护器推车等,均应有直接接地滑轮,使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抗静电橡胶代替非导电橡胶。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穿着及手术室一切敷料均应采用布类,严禁穿合成纤维、毛织品及丝织品的衣着,以免静电聚集。

    4.3.1.4  地面湿化  干燥地面促进静电聚集,而潮湿地面则利于静电泄放。室内相对湿度愈高,则地面到大地的电阻愈小,人及器物荷静电愈低,因此手术室应经常保持地面潮湿。手术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以上,以策安全。当相对湿度达60%~70%时,多数物体表面即可形成,一薄薄水层,促进静电排泄[5]。手术室地面在使用前应先用水喷湿,麻醉机、呼吸机在使用前亦应用水擦湿,以利已产生的静电泄漏,防止静电聚集。

    4.3.2  抗静电剂的应用[5]  为增加人体及器物的导电性可使用抗静电剂,此法广泛使用于纺织工业。此等制剂可分为阳离子(cationic)化合物,如卤化高分子铵;阴离子化合物(anionic)如sulphonated hydrocarbons,及非离了化合物(non-ionogenic)如polyakylene oxide esters等,通过正、负电子中和,达到抗静电效能。

    4.3.3   使手术室空气离子化[2,5]  可用放射性氢、铊或β射线等,以中和人体或物体所带正、负电荷,避免静电聚集,这种方法可弥补前述各种方法之不足,但方法复杂,难于操作,临床推广不易。

    4.3.4  加强手术室通风  手术室通风不良,湿度过低,既利于静电聚集,又易使可燃性麻醉气体或蒸气聚集,达到可燃爆浓度。多数麻醉性蒸汽比重常高于空气,因此地面至麻醉机蒸发器之间的空间,麻醉剂浓度最高。通风装置的入口应设在距离地面1.8m处,出口应接近地面,通风装置气流方向应使之从病人足端向头端流动,以利麻醉蒸气排出。

    5  手术室静电爆炸1例报告

    笔者在西藏医疗队工作时曾经历1例静电爆炸,现予以报道。

    患者,男,27岁,在乙醚紧闭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手术结束时,笔者左手持吸引管给病人行气管内吸引,当笔者右手摸呼吸囊的瞬间,呼吸囊及乙醚蒸发器突然燃烧爆炸,蒸发器玻璃瓶立即炸破,玻璃碎片向四方纷飞,同时灼热白色火焰沿O2气瓶的O2气导出管迅速燃烧,约3s时导O2管已被烧完,流量表的金属接头亦已烧熔。在发生燃爆的同时,笔者立即关闭O2瓶的高压开关,切断O2源,明火自行熄灭。所幸当时乙醚开关已关闭,瓶内乙醚很少。

    病人呼吸道已开放,病人安然无恙,呼吸囊及麻醉机的螺旋管亦未燃烧。但乙醚蒸发器芯及氧气瓶的金属接头均已烧毁。因为高原地区湿度较低,静电易于聚集,当时并无任何明火存在,燃爆发生在笔者右手接触麻醉机的瞬间,显然系静电放电所引发的。

    【参考文献】

    1  朱国侯.煤矿工人应穿抗静电靴而不是绝缘靴.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5,5:47-49.

    2  宫宏,刘宝全,刘全桢. LLDPE料仓燃爆原因分析及防静电措施.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5.

    3  杨光德,杨田林,万云芳.粉体材料静电能量的聚集与释放.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4:29-31.

    4  王珏,戴江.有机原料及中间防静电大爆炸的设计.浙江化工,2000,31(2):29-30.

    5  Hagelsten JO, Larsen OS.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atricity in a danish hospital.BJA, 1965,37:438-453.

    6  Monks PS.  Safe use of electro-medical equipment.Anesthesia,1971,26(3):264-280.

    7  Perel A,Mahler Y,Davidson JT.Combustion of a nasal catheter.Anesthesiology,1976,45(5):666-667.

     作者单位:210036 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沈健藩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