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8期

单核细胞激活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的关系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单核细胞激活状态及Ⅰ∕Ⅱ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的关系。方法34例HFRS患者(轻症组19例,重症组15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新喋呤(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12与γ-干扰素(IFN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激活状态及Ⅰ∕Ⅱ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的关系。方法 34例HFRS患者(轻症组19例,重症组15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新喋呤(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12与γ-干扰素(IFNγ)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检测IL-10,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小板(Pt)计数;另取2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HFRS急性期血清新喋呤、MCP-1、IFNγ、IL-12皆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峰值一般出现在低血压少尿期[分别为(186.12±115.27)μmol∕L vs (7.14±4.68)μmol/L,P<0.01;(604.83±653.05)μg/L vs (182.48±51.97)μg/L, P<0.05;(9.64±12.12)μg/L vs (0.36±0.27)μg/L,P<0.01;(1.29±0.68)μg/L vs (0.54±0.08)μg/L P<0.01];重症组之水平稍高于轻症组,其变化曲线与BUN、ALT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血清IL-10在病程中虽也升高,但其增加幅度远不及IFNγ,故而IFNγ/IL-10比值于病程前三期显著升高。结论 HFRS急性期血清新喋呤、MCP-1、IFNγ、IL-12皆显著升高,与病情轻重有关联, 提示T细胞-巨噬细胞轴过度激活、MCP-1过度表达、Th1/Th2及促炎/抗炎失平衡,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新喋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细胞介素-12;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五大洲至少有30多个国家发生过疫情报告,而我国受害最为严重,罹患人数占全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左右。近年来,发病率虽有所下降,但新疫区仍在扩大,病毒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流行情况不容乐观。为阐明本病的发病机制,我们研究了血清新喋呤(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12)、γ-干扰素(IFNγ)与IL-10的变化,以了解单核细胞激活及Th1/Th2极化状态与HFRS病情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3月因患HFRS而住院的患者共34例纳入了研究对象,男25例,女9例,年龄18~62(平均44)岁,入院病日为(4.1±1.1)天,皆经血清学检查HFRS特异性IgM阳性而确诊。按1997年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分型,其中轻型3例,中型16例,重型13例,危重型2例;为便于比较,将轻型与中型合并为轻症组,重型与危重型合并为重症组。低血压期一般仅持续数小时,又常与少尿期重叠,故将此二期合并统计;另取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以液体疗法为主的对症治疗,未使用免疫调节剂。

    1.2.2  新喋呤、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检测  按病期采血,分离血清后置-80℃备检;新喋呤、MCP-1、IL-12、IFN-γ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试剂盒分别购自德国IBL公司、比利时Biosource公司和法国Diaclone公司(IFNγ);IL-10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试剂盒购自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为避免反复冻融而影响检测结果,故取其中16例检测NP、MCP-1与IL-12,另18例检测IFNγ与IL-10。

    1.2.3  血尿素氮(BUN)、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小板计数的检测  采用自动分析仪检测。

    1.2.4  统计学方法  用Microsoft excel 20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样本数据,组间差异用双尾t检验

    2  结果

    2.1  血清新喋呤、MCP-1的变化  从发热期开始轻、重两组血清新喋呤含量便显著升高,低血压、少尿期上升至高峰,多尿期以后渐有下降,但至恢复期仍未降至正常水平;重症组的变化曲线高于轻症组,在发热期,轻、重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见表1,图1,2)。

    MCP-1的变化曲线与NP相似,各病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在病程前三期,重症组略高于轻症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图1)。表1  HFRS患者血清Np、MCP-1、IL-12的动态变化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P<0.01;与轻症组相比,△△P<0.01

    2.2  血清IL-12、IFNγ、IL-10的变化  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2皆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轻、重两组间差异不显著,至恢复期两组均趋近正常水平。

    病程各期血清IFNγ含量均显著高出正常范围,在低血压少尿期重症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多尿期以后两组均逐渐回降。血清IL-10从发热期至恢复期皆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但因其升高幅度不及IFNγ,故IFNγ/IL-10比值于病程前三期显著升高,多尿期以后才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其变化趋势与BUN及ALT的变化趋势大体相似(见表2,图3)。表2  HFRS患者血清IFNγ、IL-10、BUN、ALT的动态变化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P<0.01;与轻症组相比:△P<0.01

    2.3  血小板(Pt)绝对计数的变化  病程早期血小板计数便见减少,并随病情的加重而进行性下降,至低血压少尿期达到低谷,多尿期以后逐渐回升,其变化趋势与Np相反(见图3)。

    2.4  血清BUN、ALT的变化  发热后期BUN开始升高,少尿期达到高峰,多尿期以后逐渐复常,重症组BUN峰值明显高于轻症组。血清ALT于病程前三期显著升高,多尿期以后渐有下降,但至恢复初期仍有半数超过正常上限。BUN与ALT的变化曲线与Np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与Pt相反(见表2,图3)。

    2.5  病情转归  34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均获痊愈,其中5例入院时已呈急性肾衰,经血液透析及其他对症处理皆顺利恢复。

    3  讨论

    广泛的毛细血管损伤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阅明,迄今无证据表明汉坦病毒有直接致病作用,目前多数倾向于免疫发病机制[1~3]。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都是汉坦病毒的重要靶细胞, 这些细胞受病毒感染而激活后,释放促炎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 [4], 将会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新喋呤与MCP-1为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标志物[5],IFNγ与IL-10分别为Ⅰ/Ⅱ型辅助性T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L-12为Th1/Th2的调节因子[6],故测定上述细胞因子可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HFRS患者从发热期至恢复初期,血清新喋呤、MCP-1、IFN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水平,但以病程前三期为显著;血清IL-12在病程前三期也显著增高,但至恢复期便趋近正常;新喋呤、MCP-1及IFNγ/IL-10比值之变化曲线与BUN、ALT的变化趋势相似,而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方向相反,说明这些因子的变化与肝、肾损害及病情进展有密切联系。

    新喋呤又称6-D-红三羟丙基喋呤,是单核-巨噬细胞受活化T细胞释放IFNγ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活性物质[7],在体液中不易被降解, 半寿期长,能很好地反映淋巴-单核细胞轴所介导的细胞免疫状态 [8]。HFRS病程中血清IFNγ、新喋呤、MCP-1增加,说明患者体内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均已被激活。

    MCP-1是趋化因子CC亚家族的重要成员,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对单核细胞和T细胞有趋化和激活作用,且能诱导单核细胞、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9,10],使单核细胞得以与内皮黏附并向组织迁移;内皮与单核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呼吸爆发,释放氧自由基,导致内皮细胞的化学性损伤,此可能是造成HFRS患者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机制之一。

    INFγ主要来源于Th1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是引起促炎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关键因子。人类外周血CD4+辅助性T细胞按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亚群,Th1分泌IL-2、INFγ等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分泌IL-4、IL-10等细胞因子,主要参与体液免疫;Th0为初始T细胞,仅分泌低水平Th1/Th2细胞因子。CD8+T细胞亦可依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而分为Tc1与Tc2, Tc1有细胞毒活性,能杀伤靶细胞, Tc2属于一种抑制性T细胞,有免疫抑制活性[11]。本研究显示,在HFRS病程中,尽管INFγ与IL-10均有增高,但INFγ之升高较之IL-10为甚,致使IFNγ/IL-10比值于病程前三期显著升高,说明其Th亚群已明显向Th1偏移,此与IL-12分泌增加不无相关。

    IL-12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所合成, 能刺激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产生INFγ,促进Th0向Thl分化;而INFγ也能刺激抗原提呈细胞分泌IL-12,进一步促进Thl细胞的极化,故而在IL-12与INFγ之间形成了正反馈环路。HFRS患者血清IL-12与INFγ水平升高,乃为机体对汉坦病毒感染所作出的细胞免疫应答,有其积极的抗病毒意义,然而,如果细胞免疫应答过分强烈,则将对组织产生破坏性作用[12]。本病急性期血清IL-10之增幅远不及INFγ,也就意味着炎症反应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IFNγ/IL-10比值及MCP-1的变化曲线与BUN、ALT的变化曲线基本相似,而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方向相反,也足以说明其多器官损害与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过度激活所造成的Th偏移及促炎/抗炎失平衡[13]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汉坦病毒感染是病原体与宿主免疫反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由于目前无证据显示病毒有直接致病作用,故免疫病理反应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结果提示:T细胞-巨噬细胞轴过度激活、MCP-1过度表达、Th1/Th2及促炎/抗炎失平衡,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而病毒感染可能是这一过程的触发因素,待免疫反应充分表达后,病毒便逐渐消失,而炎症反应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为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所造成的多器官损害,建议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以便使免疫功能和内环境尽快恢复正常,切断疾病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Khaiboullina SF, St Jeor SC.Hantavirus immunology. Viral Immunol,2002,15(4):609-625.

2 Terajima M, Vapalahti O, Van Epps HL, et al.Immune responses to Puumala virus infection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nephropathia epidemiology.Microbes Infect,2004,6(2):238-245.

3 Raftery MJ, Kraus AA, Ulrich R, et al. Hantavirus infe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J Virol, 2002,76:10724-10733.

4 Markotic A.Immunopathogenesi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nd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Acta Med Croatica,2003,57(5):407-414.

5 Nubling CM, Chudy M, Volkers P, et al.Neopterin levels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epatitis C virus, or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Transfusion,2006,46(11):1886-1891.

6 黄云彤,王晓燕,马培林,等.HFRS病毒特异性抗体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微生物学杂志,2003,23(1):26-32.

7 Schroecksnadel K, Frick B, Winkler C,et al.Crucial role of interferon-r and stimulated macrophag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urr Vasc Pharmacol,2006,4(3):205-213.

8 Cesur S.Neopterin: a marker used for monitoring infections.Mikrobiyol Bul,2005,39(2):251-260.

9 Maus U, Henning S, Wenschuh H, et al.Role of endothelial MCP-1 in monocyte adhesion to inflamed human endothelium under physiological flow.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2,283(6):H2584-H2591.

10 Takahashi M, Ikeda U, Masuyama J, et al.Monocyte-endothelial cell interaction induces ex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on human umbilical cord endothelial cells. Cardiovasc Res,1996,32(2):422-429.

11 张新,陈焕永,王菲,等.CD28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及意义.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63-464.

12 Elenkov IJ, Chrousos GP,Stress H.Th1/Th2 patterns, Pro/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 Trends Endocrinol Metab, 1999,10(9):359-368.

13 王锁荣,孙志坚,马志俊,等.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中的作用.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1):43-46.


作者单位:1 210029 江苏南京,江苏省人民医院 2 212300 江苏丹阳,丹阳市人民医院

作者: 孙志坚, 王锁荣, 马志俊, 张东军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