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3期

由1例餐后低血糖反应浅谈功能性低血糖症的机制及防治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临床中引起低血糖的原因较多,大多以空腹低血糖症为常见,餐后低血糖中功能性低血糖往往容易被忽略。低血糖。功能性低血糖。1功能性低血糖的概念功能性低血糖又称反应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或糖代谢异常的器质性疾病,主要由于植物神经功能不平衡,迷走神经兴奋性过强所致病人产生一系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临床中引起低血糖的原因较多,大多以空腹低血糖症为常见,餐后低血糖中功能性低血糖往往容易被忽略。因而应提高对其认识及预防其发生。

【关键词】  餐后;低血糖;功能性低血糖;机制;防治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3岁,时常在进食早餐后2~4h出现心慌、出汗、无力、手抖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到1h,发作时进食饼干等食物症状可缓解。曾化验空腹血糖、尿糖均正常。后查餐后2h血糖为2.5mmol/L。

    2  讨论

    2.1  功能性低血糖的概念  功能性低血糖又称反应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或糖代谢异常的器质性疾病,主要由于植物神经功能不平衡,迷走神经兴奋性过强所致病人产生一系列的低血糖反应。

    2.2  功能性低血糖的临床特征  (1)好发于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的年轻女性或肝功能减退和脂肪肝患者;(2)饱餐后出现心慌、气短、全身无力、面色苍白、冷汗等低血糖症状;(3)发病时进食含糖食物,症状可迅速缓解;(4)发病时血糖偏低,于半小时左右恢复正常。

    2.3  功能性低血糖的发生机制  功能性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是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实际上并未减少,只是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患者进餐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较少,低于正常人;当血糖逐步达到高峰时,胰岛素的水平却未达到高峰;当血糖逐渐下降时,胰岛素的高峰来临了,其峰值可高于正常人水平。此时体内的葡萄糖已大部分被消耗,出现了胰岛素的相对过多,故而产生了反应性低血糖。

    2.4  功能性低血糖的防治  功能性低血糖症是进食后发生的反应。这样的病例一般都发生于中青年女性,从外表上看身体并不瘦弱或营养不良,可就是这样的人群才是功能性低血糖的多发人群,很少有人认为这是低血糖的症状,结果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它已经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有趣的是,当一段时间没有进食的时候,血糖反而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所以有的人如果不吃早饭,反而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饮食调整,少食多餐,使血液中的糖分缓慢上升,让胰岛细胞不至于过度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在功能性低血糖症发作时,不宜吃含糖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因为甜食、糖果虽然能迅速缓解低血糖引起的各种不适,但是有进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之弊,会由此加重病情。对伴有焦虑、易激动、睡眠差等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时,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如健脑安神药、谷维素、多种维生素;失眠者在睡前可适当服用安眠药,并要积极护肝和治疗脂肪肝;平时应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戒烟戒酒;发作频繁者服用普鲁本辛,有防治作用。


作者单位:116041 辽宁大连,解放军第215医院综合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