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10期

一起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变形杆菌食物中毒2009年6月14日凌晨,我站接到市立医院报告,有十余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疑似食物中毒,现正在市立医院急诊科治疗。我站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调查,情况如下。2流行病学调查2。至第二天事件发生后,到现场检查仅采到剩余的咸水鸭、卤味香肠、卤味牛肉和水饺,同时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变形杆菌 食物中毒

2009年6月14日凌晨,我站接到市立医院报告,有十余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疑似食物中毒,现正在市立医院急诊科治疗。我站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调查,情况如下。

  1 发病经过

  2009年6月13日中午,城郊乡下一对新人结婚宴席在某酒店举行,共宴请14桌,21道菜,晚上利用剩余饭菜再宴请便餐6桌。自晚上9时开始参加酒宴的何某(女、56岁)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共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腹痛为阵发性,集中在脐周部位,腹泻5次为水样便,之后又有十余人出现同样的症状并陆续到市立医院治疗。至14日上午9时前共发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19岁。22例病人经市立医院抗菌、补液对症等综合措施治疗,于6月15日全部治愈出院。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中毒表现 在发病的22例中,大部分患者初为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呕吐不明显),继而阵发性腹痛(主要在脐周),所有患者均有腹泻,少则2次,多则10次以上,先为稀便,后为水样便。同时伴有头晕、全身无力,其中有5例有发热(最高39℃)。

  2.2 潜伏期 22例患者中,最早的1例发病为6月13日晚9时,最迟发病为6月14日上午9时许,最短潜伏期为8h,最长潜伏期为20h,平均潜伏期为13h。

  在发病的22例患者中有15例中午宴席后再次参加晚上6桌的便餐,而另外7例午宴结束后各自到乡下自家用餐,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可以确定本次中毒为13日中午宴席引起。

  3 实验室检查

  6月13日中午宴席后,因晚餐再请便餐6桌,剩余菜肴已全部用完。至第二天事件发生后,到现场检查仅采到剩余的咸水鸭、卤味香肠、卤味牛肉和水饺,同时采集了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各1份。经实验室致病菌培养,咸水鸭中查出变形杆菌阳性。其余样品未查出致病菌。

  4 中毒原因分析

  该酒家属我市中型酒家,能容纳300余人用餐,当天中午有接待两家酒席。因酒宴座数较多,部分菜肴在头天已加工成半成品,咸水鸭为头天加工好的,但厨师说上桌前有重新加热。因当天气候炎热,室温较高,食品易腐败变质,或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后能迅速繁殖达到足以使人致病的程度。从实验室检验结果看,其他样品未查出致病菌,仅咸水鸭查出变形杆菌。我们所采到的咸水鸭样品是未回锅加热的食品,虽不能说明上桌供顾客食用的咸水鸭为中毒食品,但可以认为,由于咸水鸭受到致病菌污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未按规范操作,造成了咸水鸭与其他食品交叉污染。根据患者中毒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确定该起事件为一起由变形杆菌污染引起的食品中毒,中毒餐次为6月13日中餐,中毒食品为咸水鸭或咸水鸭污染的其他食品。

  5 处理措施

  由于该起中毒事件发生于2009年6月1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已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6月1日颁布实施后,行政执法主体已发生改变,同时相应的行政处罚实施细则尚不完善,因此对该起中毒事件未进行立案处罚,但为了防止中毒事件发生后双方矛盾的激化和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仍采取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一是封存销毁所有的剩余可疑污染食品;二是责令该酒店配合医疗单位对患者进行救治并赔偿医疗费用;三是对中毒患者所提出的误工费、营养费进行适当补偿;四是对该店的全体员工再次进行卫生知识培训,重点强调严格把好食品采购、烹调、销售各个环节卫生关的重要性;五是下发《关于餐饮单位夏季预防食物中毒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餐饮单位做好夏季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 朱星财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