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4期中医中药

胃痛辨治心得

来源:INTERNET
摘要:胃痛的辨证治疗,应辨明虚实、寒热,气血,脏腑,急缓,以虚实为先,胃宜降则和,“降”是胃的生理功能特征,“滞”是胃的病理特点,故治疗胃痛要立足于一个“通”,“通则不痛”“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以下是笔者辨治胃痛的一点心得。1饮食停滞本证以胃脘胀痛,拒......

点击显示 收起

  胃痛的辨证治疗,应辨明虚实、寒热,气血,脏腑,急缓,以虚实为先,胃宜降则和,“降”是胃的生理功能特征,“滞”是胃的病理特点,故治疗胃痛要立足于一个“通”,“通则不痛”“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实者祛邪导滞,虚者行滞补虚,灵活运用,方可收效。以下是笔者辨治胃痛的一点心得。

    1 饮食停滞

    本证以胃脘胀痛,拒按,嗳腐吞酸或者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为主症。治宜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用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枳壳、厚朴、连翘。此证现在较为多见,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喜食肥厚甘腻食物,食伤脾胃者尤多。山楂,消食导滞,健脾胃以利胃气下行,故以山楂为君药,以消食导滞降胃气。如治例1,男,36岁,胃痛三天,胀满拒按,呕吐未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矣气稍舒,舌红苔厚腻,脉滑。治宜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用:山楂、神曲、莱菔子各15g,半夏、陈皮、茯苓各10g,枳壳、厚朴、连翘各5g,3剂,水煎服。二诊:胃痛缓解,大便通,苔薄黄,仍守原方,治疗3天而愈。

    2 瘀血停滞

    本证以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所按,如针刺,痛有定处,痛时持久,食后加剧,舌苔薄白有瘀斑,脉涩。治宜活血祛瘀,和胃止痛。方用五灵脂、蒲黄、丹参、生白术、广木香、枳壳、郁金、沉香、茯苓、炙甘草。本病中瘀血阻滞为关键,故治疗以活血祛瘀、行气和胃为主,使瘀滞得通,则血行循经,自能达到活血的目的。如治例2,男,32岁,初诊胃部刺痛7天,大便色黑,面色无华,神疲,舌淡白,苔有瘀斑,脉涩细。治宜活血祛瘀,行气和胃。方用:五灵脂、蒲黄、炙甘草、广木香、沉香各10g,丹参、生白术、茯苓各15g,枳壳、郁金各6g,7剂,水煎服。二诊:胃痛好转,大便转黄,守原方治疗20天。三诊:胃痛消失,大便如常,再予八珍汤加减,调理气血而愈。

    3 胃阴亏虚

    本证可见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益胃,行气化滞。方用北沙参、石斛、麦冬、白芍、甘草、川楝子、当归、枸杞子、延胡索、玉竹。此证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性为本虚标实,脏腑相兼者甚多,故应根据证候表现,灵活施治。如例3,女,58岁,胃痛30余年,加重1月。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近来胃脘不适,隐隐灼痛,口干,大便干结,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益胃,理气止痛。方用:北沙参15g,石斛12g,麦冬、白芍、甘草、川楝子、当归、枸杞子、延胡索各10g,玉竹20g。14剂,水煎服。二诊:胃痛已止,诸症减轻,续服原方20余剂,精神佳,大便如常。再予调理两月,巩固疗效。嘱其予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饮食。

    作者单位:314102浙江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余健生 2005-6-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