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5期临床医学

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INTERNET
摘要: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改进,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同时由于CT和MRI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明显提高,为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报道本院1991~2000年间收治的18例放射性脑损伤的诊......

点击显示 收起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改进,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同时由于CT和MRI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明显提高,为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报道本院1991~2000年间收治的18例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13例,女5例,发病年龄31~56岁,鼻咽癌15例,脑星形细胞瘤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均有病理证实。常规分割放疗,单程放疗13例,二程放疗5例,放射剂量55~125Gy,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潜伏期:单程放疗最短为放疗结束后6个月,二程放疗最短为放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不一,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复视,失语,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短暂的思维停顿或意识丧失,幻听、幻嗅,步态异常,甚至偏瘫、昏迷等。

  1.2 诊断 根据患者既往有无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CT或MRI检查,最终确诊需病理检查。CT或MRI影像学诊断:放射性脑损伤往往先为单侧,然后发展为双侧,颞叶最常受累,主要累及白质,重者波及灰质。CT检查早期可无阳性表现,典型者表现为均匀的“指状”分布低密度病灶,边缘不清,有轻、中度占位效应,可有脑室受压或扩大,中线向健侧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微周边强化。晚期表现为囊性病变伴中心液化坏死,CT图像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的低密度区,CT值常显示其中心部分为液性,此时占位效应多不明显,增强扫描一般没有强化 [1,2] 。MRI检查SE序列扫描T 1 W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 2 W则呈高信号,可有或无占位效应。晚期病变出现为液化坏死,则T 1 W信号更低,T 2 W信号更高,与脑脊液相仿 [3] 。开颅手术探查2例,均见颅内压增高,血管呈纤维素样坏死,脑组织呈缺血性坏死,白质脱髓鞘改变,病理提示放射性脑坏死。
   
  1.3 治疗 治疗上给于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水降颅压,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应用脑细胞营养药物。地塞米松20~30mg/d,静脉滴注持续3~4周,再小剂量维持3~4个月;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局部微循环;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脑活素改善脑细胞功能。除上述治疗外,另有9例患者配合高压氧治疗,12例患者配合中药治疗,以化瘀荣脑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每日1剂,治疗时间3个月~1年,16例中有9例恢复正常生活,6例生活不能自理,1例死亡。开颅手术治疗2例,其中1例局限性脑坏死,切除术后生活能自理,另1例为昏迷患者,大剂量激素及脱水降颅压治疗后,意识恢复,MRI显示双侧颞叶广泛坏死,病灶部分切除术后2个月死亡。
    
  2 讨论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其并发症放射性脑损伤多见于鼻咽癌和脑瘤术后放射治疗的患者,损伤主要在大脑颞叶、脑干和颈段脊髓。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外照射直接损伤脑脊髓组织是主要原因;(2)脑脊髓供血血管损伤引起缺血性改变;(3)机体对放射损伤产生变态反应 [4] 。目前,脑血管变化对脑损伤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张峰等 [5] 研究发现鼻咽癌颈部放疗损伤颈内动脉,对脑供血状况有肯定影响。另外,CT检查发现发生放射性脑水肿的范围明显超出照射野的大小。这些说明脑血管损伤继发脑损伤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影响放射性脑损伤的因素很多,多程放射治疗、大分割剂量、照射总剂量、照射体积是主要影响因素,个体放射敏感性差异、合并化疗、动脉硬化、高血压、老年患者等因素会降低脑脊髓的放射耐受剂量。
   
  目前诊断主要根据患者既往有无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CT或MRI影像学表现,对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MRI优于CT,MRI较CT能更早发现小的及隐匿性损伤,尤其是对脑干的病变,由于病灶小、CT受颅底骨质伪影干扰,CT对脑干病变的检出率(27.3%)低于MRI(35.5%) [6] 。MRI还有助于鉴别是肿瘤复发还是放射性损伤或纤维病变。但是,无论CT还是MRI在鉴别放射性脑损伤和复发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PET有望提高检出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根据文献报道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大剂量皮质激素能迅速抑制变态反应,减轻脑水肿。Lee等[3] 报道早期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有效率达33%,但有14%的患者死于免疫抑制导致的无法控制的脓毒败血症。本组患者应用地塞米松20~30mg/d,静脉滴注持续3~4周,然后口服逐渐减量维持3~4个月,有效率达56.25%(9/16),其中2例在4~6年内症状反复3~4次,次法均有效;1例死于无法控制的脓毒败血症。颅内压明显增高、出现定位体征、局限性脑坏死灶或伴囊性病变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的目的是将坏死组织适当切除,局限坏死或非功能区则切除病变脑组织,如果广泛坏死且为功能区则去骨瓣减压。本组1例局限性病灶切除后生活能自理,1例广泛病变切除后2个月死亡。
   
  中药治疗放射性脑损伤以活血化瘀为主,本组采用的化瘀荣脑汤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血液粘滞度,提高细胞表面的电荷,对血液流变学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它不等同于任何单纯扩张血管药物。处方当中的活血化瘀、补肾醒脑类中药能抑制变态反应,减轻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毒副作用,有效地调控机体的免疫平衡,达到活化脑组织,恢复脑功能的作用。本组治疗的有效率56.25%(9/16),可能与加用中药治疗有关,化瘀荣脑汤能否改善放射性脑损伤的预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应该以预防为主,预防主要是避免重复放疗,严格控制照射剂量,设计放射治疗计划(TPS)时,尽可能减少脑脊髓组织的照射体积,避免高剂量热点形成。定期复查CT或MRI,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岩,王兆熊,唐启信.放射性脑病21例分析.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5):265-266.
   
  2 Lee AWM,Ng SH,Ho IHC,et al.Clinical diagnosis of late temporal lobe necrosis follow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Cancer,1988,61(8):1535-1542.
   
  3 Lee AWM,Cheng LOC,Ng SH,et al.Magnetic resonce imaging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late temporal lobe necrosis following radiothera-ph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Clin Radiol,1990,42(1):24-31.

  4 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73-475.
   
  5 张峰,孙仲藩,李晓牧,等.77例鼻咽癌颈部放射治疗后脑血流图变化.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6,16(5):330-332.
   
  6 阎卫平,陈永清,吴得华,等.磁共振成像对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观察.中国放射肿瘤学,1991,5(1):53.
    

  作者单位:255200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肿瘤科

作者: 王传省 高洧 刘吉升 2005-8-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