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5期

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在急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采取麻醉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全身麻醉用药后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抑制,病人的意识、痛觉暂时性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吞咽、咳嗽等动作)减弱,不适合腹部手术。笔者尝试了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将药液注入神经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无痛感,其麻醉作用发生快消失也快,病人醒后无任何不适,麻醉效果好,并且顺利......

点击显示 收起

  急诊病人入院急,病情复杂,常并发严重的呼吸、循环、代谢、内分泌等生理功能障碍,特别是大出血致休克的病人,抢救稍有延误,就会造成死亡[1]。采取麻醉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全身麻醉用药后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抑制,病人的意识、痛觉暂时性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吞咽、咳嗽等动作)减弱,不适合腹部手术。笔者尝试了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将药液注入神经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无痛感,其麻醉作用发生快消失也快,病人醒后无任何不适,麻醉效果好,并且顺利完成了30例急诊腹部手术,麻醉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30例病例中,男7例,女23例;年龄24~70岁。均为急诊手术。其中腹部切口裂开1例,脾切术2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例,结肠癌切除术5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2例,剖宫产16例。合并有强直性脊柱炎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其余27例为病情危重、休克或饱胃产妇。

  1.2  方法  腹部手术以急腹症为常见,比如:胃肠道穿孔,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肝、脾肠破裂,病情危急,麻醉前无充足的时间进行综合性治疗,急腹手术麻醉的危险性、意外性发生率高,因此,麻醉医生术前短时间内及时熟悉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范围以及需要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手术要求,及时询问穿刺针触及神经的异感及异感放射的部位,操作力求准确、谨慎及轻巧。正确利用身体的标志,分析穿刺入路的正确体位,一般在第6~12肋间神经中,选择相邻的3或4对肋间神经。准备好手术用具及麻醉药,穿刺针以22G,针斜面宜短。剖宫产及下腹部手术应同时阻滞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麻醉药为0.125%布比卡因与0.15%利多卡因等容积混合液。在腋中线稍后于肋骨下缘0.15cm处进针,依次向每根肋间神经注药3~5ml。手术中静脉注射哌替丁0.15~1mg/kg,地西泮0.11~0.12mg/kg,使患者入睡,面罩吸氧。1例70岁极度衰竭伴高血压冠心病的胃手术患者予气管插管供氧。术前主要心电图改变:房颤;心肌缺血;心房、心室肥厚劳损;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和前间壁陈旧性心肌梗死;频发的室性早搏及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等。术中监测氧分压、心电图和血压。

  2  结果

  30例手术者均阻滞平面平整,满足手术要求。腹肌松弛程度满意,手术视野暴露效果好。静注辅助药后安静入睡,开始接受手术。探查腹腔和牵拉脏器时应激反应轻,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现象。30例手术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手术顺利完成。与椎管内麻醉相比便于恢复,术后护理简单。

  3  讨论

  (1)肋间神经由胸1~胸12脊神经前支组成,走行于肋骨下缘,在腋中线至腋前线附近分出外侧皮支下6对肋间神经超过肋弓向内下方斜行,支配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皮支则呈节段性分布于腹部皮肤,但可有交叉重叠分布。在腋中线肋缘下阻滞肋间神经,使相应节段的皮肤感觉消失,肌肉松弛。必要时配合腹腔神经丛封闭,可获更满意的麻醉效果。通过30个病例观察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地克服局部浸润麻醉时镇痛不全、阻滞不完善、肌松不满意、术野显露差、牵拉反应强烈等缺点。

  (2)肋间神经阻滞对生理影响小,安全,并易于手术中麻醉管理。在危重病人对局麻药耐受性相应降低的情况下,可相应降低药物浓度及每一根肋间神经的用药量,控制用药总量,避免局麻药中毒反应。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少,术后护理简单,无后遗症,是一种安全、简便的麻醉方法。对全身情况差,不易变换体位,如产妇、切口哆裂、强直性脊柱炎等病例及凝血机制障碍不宜行硬膜外麻醉等腹部中、小手术病例,更适合首选肋间神经阻滞麻醉。特别适宜在缺乏熟练麻醉专业人员及设备条件简陋的基层单位开展。

  (3)在施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时,术者应熟悉肋间神经解剖,进针后应先回抽,判断有无回血和空气,避免将麻药注入血管和胸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4)对于伴有剧烈腹痛和脱水的病人可能继发中毒性休克。需小量分次用药,严格控制阻滞平面,麻醉中继续控制与纠正脱水、血浓缩和代谢性酸中毒,防治内脏牵拉反应。

  (5)饱胃、肠梗阻、出血性腹膜炎病人,麻醉前必须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

  【参考文献】

  1  冯清华. 颅脑外伤急诊手术22例的麻醉处理.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2):146.

  作者单位: 030003 山西大同,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靳利清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