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6期

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干姜、黄连、黄芩、党参、田七、仙鹤草等)治疗58例,与西药治疗42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健脾和中、升清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干姜、黄连、黄芩、党参、田七、仙鹤草等)治疗58例,与西药治疗42例作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健脾和中、升清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中药疗法;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以反复发作或持续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疾病。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本病58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42例作对比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共10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28~57岁,平均41.8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9年,平均5.7年;慢性复发型35例,慢性持续型23例。对照组42例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4~58例,平均41.5岁;病程最短者10个月,最长者18年,平均5.8年;慢性复发型27例,慢性持续型1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类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拟定。(1)临床表现:持续或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2)结肠镜检:A、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弥漫分布;B、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C、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3)黏膜活检:呈炎性反应,并可见溃疡、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在排除菌痢、阿米巴痢、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及结肠镜检查有A~C中之1项和(或)黏膜活检,即可诊断为本病。

  1.3  临床类型分类标准

  慢性复发型: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往往有缓解期,但易复发。慢性持续型:病变范围较广,症状持续半年以上。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0g,干姜6g,党参20g,黄芩9g,黄连5g,神曲10g,炙甘草6g,田七3g(捣碎冲服),仙鹤草20g,黄芪15g。日服1剂,水煎2次,分2次服。腹痛甚者加木香、白芍;里急后重甚者加木香、槟榔;腹泻甚者加补骨脂、赤石脂;脓血便甚者加白头翁、地榆。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4g/d,分4次口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疗效标准拟定。显效或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呈轻度炎症仅应并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均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46岁。2004年3月18日初诊。患者腹泻、腹痛、肠鸣、里急后重,时挟有黏液血便6年,病情时缓时急,曾多处求治,疗效不显。近半年来,腹泻,挟有黏液脓血便,日行5~6次,肠鸣,左下腹痛,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口干不欲饮,纳食减少,舌质淡红、苔微黄腻,脉濡数。结肠镜检距肛门11~15cm处黏膜粗糙,可见溃疡多处,大小不等,表面附有白脓苔,黏膜糜烂,触之易出血。大便培养无病原菌生长。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证属脾胃亏虚,寒热错杂,血瘀肠络。治宜健脾和中,辛开苦降,活血化瘀。遂拟基本方加白头翁10g,木香10g。上方加减治疗2个疗程,诸证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4  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泄泻”、“腹痛”、“痢疾”、“肠癖”等范畴。本病多由脾胃虚弱,中阳不足,复因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或邪犯胃肠,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胶结,寒热错杂,病情缠绵难愈,病久入络,肠络瘀阻,热盛肉腐而成溃疡。正如清·张璐曰:“下痢积年不瘥,必然正气虚寒。”“痢久滑脱不止,必有冷热宿滞纠结于中。”故本病以脾胃气虚为本,寒热错杂为标,虚实互见。治宜补泻兼施,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方中黄芩、黄连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其寒;党参、炙甘草甘温益气补其虚;黄芪既助参、草健脾益气,又能托毒排脓生肌;仙鹤草收敛止血,涩肠止痢;田七活血化瘀;神曲消食健胃。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中,辛开苦降,活血化瘀之功,使脾升胃降,气机调畅,分清别浊,则诸症可除,随证加减,效果益彰。

  作者单位: 423600  湖南安仁,安仁县人民医院

  (编辑:余  强)

作者: 郑校生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