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1期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06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前病变,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一般需要10年左右,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CIN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本文对我院2004年3月~2006年7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多点活检,部分颈管内搔刮,行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06例现报告如下。主诉白带多,腰痛,接触性出血,行阴道镜检及活检,并......

点击显示 收起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前病变,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一般需要10年左右,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CIN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本文对我院2004年3月~2006年7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多点活检,部分颈管内搔刮,行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0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4年3月~2006年7月在我院因单位普查发现及门诊就诊的206例患者,年龄20~67岁。主诉白带多,腰痛,接触性出血,行阴道镜检及活检,并由本院病理科检查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行电环切手术

    1.2  手术方法  采用高频电刀、月经干净3~7天行电环切治疗,术中根据病变范围及CIN级别选择不同型号的电切环,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在阴道镜下暴露宫颈并用卢格氏液标志宫颈移行区范围,距碘不着色范围外0.5cm进行环切,以宫颈从左至右或自上而下,缓慢均匀的连续移动电极,切除宫颈组织,病变面积大,可分次进行,直至切除全部移行区病变组织,宫颈深度4~7mm,CINⅡ~Ⅲ级,宫颈深度10mm以上,切除组织物贴标记送病检,术后创面用球状电极电凝止血,明显出血的病人用明胶海绵及阴道内填塞纱布压迫止血,24h内取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6例患者中,宫颈病变病理诊断CINⅠ级102例(49.5%),CINⅡ级81例(39.3%),CINⅢ级23例(11.2%)。

    2.2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平均5min(2~10min),出血情况189例(91.7%)<30ml,有17例(8.3%)出血量>30ml。术后7~10天有5例出现宫颈创面出血,似经量,给予电凝止血,及局部以云南白药纱布填塞止血好转。

    2.3  电环切标本病理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对照  见表1。电环切与阴道镜下点状活检病理完全符合151例(73.3%),术后CIN级别上升7例(3.4%),术后CIN级别下降48例(23.3%),手术切缘病理均为阴性。表1  电环切标本病理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对照  例(略

    2.4  术后随访  术后7~10天开始随访,检查脱痂情况,脱痂少量出血协助痂皮脱落。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未发现阴道出血,宫颈光滑,色质外观无异常,术后3个月复查,其中1例为CIN Ⅰ~Ⅱ级,2例为CINⅡ级,阴道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继续随访,其余的阴道镜检查均阴性。

    3  讨论[1,2]

    高频电波刀用于妇科宫颈病变—宫颈电环切手术,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快速简便、廉价,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除标本边缘无炭化,不影响病理诊断,而且病人无痛苦,不需要麻醉,不损伤宫颈功能对妊娠分娩无影响等优点。

    对观察206例患者电环切除后标本中,术前术后病理一致151例(73.3%),术后病理级别下降48例(23.3%),可能病变为局部病变,阴道镜活检时已将病变最严重部位切除干净。应用电环切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局限性,宫颈电环切在宫颈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26.

    2  钱德英,岑坚敏,黄志宏,等.子宫电环切手术对20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8:473-475.

   作者单位:421002 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桂黎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