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2期

两种阿托品化标准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两种阿托品化标准配以常规处理治疗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胆碱酯酶复能剂及常规处理,治疗组采用阿托品化标准A:神志模糊、谵语、轻度躁动,心率100~120次/min,体温38~38。对照组采用阿托品化标准B:神志清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采用两种阿托品化标准配以常规处理治疗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胆碱酯酶复能剂及常规处理,治疗组采用阿托品化标准A:神志模糊、谵语、轻度躁动,心率100~120次/min,体温38~38.5℃,瞳孔扩大、皮肤干燥、面色潮红。对照组采用阿托品化标准B:神志清楚,口干,心率90~100次/min,体温正常,瞳孔扩大,皮肤干燥,面色潮红。结果  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及胆碱酯酶复能率优于对照组,而反跳、中间综合征、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采用阿托品化标准A其临床疗效良好。

  【关键词】  阿托品化标准;有机磷中毒;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均为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急诊科2002年5月~2005年5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口服毒物量、毒物种类、中毒程度以及在既往史、伴发疾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分级、治愈标准[1] 

  临床表现为主,胆碱酯酶活力测定作参考。轻度中毒:轻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毒蕈碱症状、胆碱酯酶活力下降至正常值的70%。中度中毒:伴发肌颤,大汗淋漓、胆碱酯酶活力下降至正常值的50%。重度中毒:昏迷、抽搐、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等,胆碱酯酶活力下降至正常值的30%以下,甚至为0。治疗组轻度中毒3例,中度中毒25例,重度中毒10例;对照组轻度中毒4例,中度中毒26例,重度中毒8例。治愈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正常。

  1.3  治疗方法 

  (1)基础综合治疗,两组均予以洗胃、导泻、吸氧、输液、利尿、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护胃、护肝、保肾,防止脑水肿、营养心肌,防止心衰等。(2)入院早期,氯磷定肌注,根据轻、中、重分别予以0.5g、1.0g、1.5g肌注,每小时1次,连用3次,然后每6h 1次,连用3天。(3)阿托品用量:根据轻、中、重度首剂分别给予以2~5mg、5~10mg、10~20mg静注,然后重复用药。治疗组达到阿托品化标准A:神志模糊、谵语、轻度躁动,心率100~120次/min,体温38~38.5℃,瞳孔扩大、皮肤干燥、面色潮红。对照组达到阿托品化标准B:神志清楚、口干、皮肤干燥、心率90~100次/min,体温正常,瞳孔扩大,皮肤干燥,面色潮红。两组均根据各自的标准,在阿托品化的前提下,参照患者的病情及胆碱酯酶测定结果,逐渐减量,并分别维护3、5、7天,总疗程均为15天。

  1.4  统计学处理 

  有关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Ridit分析及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表1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  (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两组胆碱酯酶7天复能率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胆碱酯酶复能率优于对照组(P<0.01)。表2  胆碱酯酶7天复能率比较  (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1)。表3  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机制是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使胆酯酶失去活性,体内乙酰胆碱大量积聚,造成神经功能传导障碍,机体出现M、N样中毒症状。笔者在抢救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除彻底洗胃、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积极的对症处理外,早期、足量、反复、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阿托品化是其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2],而正确掌握阿托品化标准是指导使用阿托品的前提和条件,不然就会要么用量不足而致反跳、中间综合征、呼吸衰竭的发生,要么用量过度而致严重的阿托品中毒。阿托品的用量应在严密的观察中用药,在用药中严密观察,灵活增减,务必使患者处在一个神志模糊、谵语、轻度躁动、面色潮红、瞳孔扩大、心率波动在100~120次/min,体温波动在38~38.5℃,皮肤干燥的阿托品化标准A的状态之中,使血中的抗胆碱药物与乙酰胆碱的拮抗中始终处于一个主导地位,根据患者病情轻、中、重分别维持3、5、7天,然后根据胆碱酯酶的变化,以及患者的病情在充分阿托品化的前提下逐步减量而使患者神志逐渐清醒,这样治疗,病程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而在中毒治疗的前2~3天中神志清楚的患者,特别是中度、重度中毒者即使有口干、皮肤干燥,心率90~100次/min,但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反跳、中间综合征、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究其原因可能有:(1)口服有机磷吸收后进入肝脏,其中一部分有机磷可再次经胆汁进入肠道而吸收形成肠肝循环,导致毒物反复吸收;(2)机体对有机磷的再次作用敏感性增强,即使再次作用的有机磷量很小,也可能出现严重症状;(3)有机磷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不是一过性的,血液中的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故体内有大量的乙酰胆碱积蓄,如神志清醒过早,说明体内的阿托品量不足,那么过多的乙酰胆碱会引起中毒[3]。因此,笔者认为在抢救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大剂量的阿托品或小剂量的阿托品都是有害的[4]。只有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胆碱酯酶的情况,按照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的阿托品化标准用药才是正确的。在这方面笔者作了一些病例的疗效观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251.

  2  王丽华,周丽宏.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63例分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2,10(10):65-66.

  3  史纪学,武新宽,张明玉.急性中毒现代治疗与监测.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6.

  4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10-511.

  作者单位: 434300 湖北公安,公安县中医医院急诊科

  (编辑:石岚)

 

作者: 袁丹桂,徐成森,胡文英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