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3期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及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的方法,选择30例合并有颈动脉斑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d,总疗程1年,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血流指数的变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及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的方法,选择30例合并有颈动脉斑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d,总疗程1年,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血流指数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TC、LDL-C、TG降低,HDL-C升高;颈动脉内径有所扩大,颈动脉斑块缩小,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确切,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减小并稳定斑块的作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
  
  近期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作为新型组织选择性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同时,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和血栓沉积,并减轻血管炎症反应。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可以评估血管硬化的程度,颈动脉斑块是在颈动脉硬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新型调脂药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组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8.6(60~78)岁。血浆胆固醇(TC)浓度>5.2mmol/L、甘油三酯(TG)>1.7mmo1/L。正常对照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6.5岁,TC<5.2mmo1/L、TG<1.7mmo1/L,并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严重肝肾疾病、药物性及家族性血脂升高、对他汀类过敏者及吸烟者等。所有对象研究前均未用降脂药物治疗。

  1.2  观察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结果对照比较方法。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睡前顿服、共12个月,治疗前及12个月后观测上述一般指标和超声指标。所有研究对象在试验期间保持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不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用药前后监测心肌酶、转氨酶及有无与他汀类有关的肌肉疼痛病例发生。

  1.3  血脂测定  采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TC、TG,沉淀法测定血清HDL-C。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血清LDL-C浓度。每次取血化验前一天晚上不宜进高脂饮食及饮酒。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保证空腹12h以上,抽取静血测定血脂。

  1.4  颈动脉超声检测  采用美国HP5500型超声诊断仪,行两侧颈动脉检查,由专人测定,探头频率7.0MHz。患者仰卧位,先从锁骨的内侧端横向扫查颈总动脉,然后将探头沿其走行方向向头侧移位,跨过分叉部,分别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起始处、颈外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形态、大小、范围、软硬度。斑块定义为局部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厚度>0.13cm。斑块面积计算方法:分别测量每个斑块的3条直径,选择数值最大的两条径线作为长、宽相乘计算斑块面。测量颈总和椎动脉的血管管径直径、IMT(内膜厚度≥1.0mm即为增厚)、阻力指数(resistent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phase peak value,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iastolic phase peak value,DV)。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的t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TC均值下降达22%,HDL-C均值升高15%,LDL-C均值下降达30%,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及IMT变化比较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个月斑块面积及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及IMT结果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2.3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指标测定值影响比较  经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个月后患者颈总动脉、椎动脉的SV、DV及P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R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见表2。

  表2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形态学和血流参数测定值比较  (略)

  注: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

  2.4  不良反应  30例患者用药后复查肝肾功能及磷酸肌酸激酶均在正常范围,亦未出现肌痛等严重副作用。

  3  讨论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首选的最基本的调脂药物,能有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近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有其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1]。

  颈动脉斑块变化也是冠状动脉变化的一个窗口,应用B超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观察药物的作用,可观察及延缓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是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方法。斑块消退生长评估他汀研究,显示他汀减缓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且相应减少严重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2]。PLACⅡ研究中,颈动脉的粥样硬化过程用B超显像来评价[3]。研究显示普伐他汀可以显著地降低冠心病事件死亡率。普伐他汀单剂治疗显著减缓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他汀类药物具有不依赖降脂外作用的非降脂作用,如稳定斑块,减少血栓形成,恢复内皮功能等,这些降脂作用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方面取得良好结果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治疗1年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斑块面积及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本研究还提示,经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个月后患者颈总动脉、椎动脉的SV、DV及P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R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可见阿托伐他汀对减缓动脉硬化,稳定斑块,减少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发挥这种作用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抗动脉硬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Pederson JR,Olsson AG,Faergeman V,et al. Lipoprotein changes and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maj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s in the Scandinavian Simavastatin Survival Study(4s). Circulation,1998,97:1453-1460.

  2  Schwartz GG,Olsson  AG,Ezekowitz  MD,et  al. Effects of atorvastain on early recurrent ischemic event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the  MIRACLE study. 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A,2001,285:1711;1718-1725.

  3  Furberg CD,Byington RP,Crouse JR,et al. Pravastain lipids,and atherosclerosis the carotid arteries(PLACⅡ). Am J Cardiol,1995,75:455-459.  

  (编辑:余  强)

  作者单位: 350012 福建福州,解放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门诊部

        350025 福建福州,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内科

作者: 念孝宁,罗助荣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