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期

三磷酸腺苷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2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本院应用三磷酸腺苷(ATP)静脉注射能有效的终止大部分病例的PSVT发作,现将本院应用ATP转复PSVT62例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001年2月~2005年2月在本院收住治疗的62例PSVT,其临床上均有明确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史,体表心电图显示为PSVT。PSVT发作时间为5min~......

点击显示 收起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本院应用三磷酸腺苷(ATP)静脉注射能有效的终止大部分病例的PSVT发作,现将本院应用ATP转复PSVT 62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2月~2005年2月在本院收住治疗的62例PSVT,其临床上均有明确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史,体表心电图显示为PSVT。男38例,女24例;年龄16~68岁,平均42.2±13.2岁。PSVT发作时间为5min~28h,平均6.7±2.5h;发作心率168~246次/min,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无支气管疾患和房颤病史,所有病例最终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PSVT,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7例,其他4例。

  1.2  给药方法  选择肘静脉为给药部位,持续心电图监测,ATP稀释2倍,以1~2s内注入ATP,首剂量为10mg,随后以10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如2min后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且患者无明显的自觉不适,再以同样的方法再注入ATP 10mg,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心电图、血压及临床症状。

  1.3  观察指标  (1)终止时间:以注射ATP药完毕至PSVT终止时间。(2)有效剂量:ATP注射后2min PSVT终止转复为窦性时的剂量为有效剂量。(3)不良反应:轻度:无明显不适,但可有观察到的异常。中度:有明显不适伴观察症状,但可耐受。重度:难以耐受,严重不适,需立即干预治疗。(4)治疗全程记录心电图。(5)记录用ATP转复PSVT时伴发的心律失常。

  2  结果

  2.1  疗效  在62例中ATP终止PSVT有效率为84.3%、有效剂量14.2±3.8mg,转复时间12.3±3.5s、见表1。无效病例8例,经食道超速终止发作。

  2.2  不良反应  62例累计发生率45.9%,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窒息感。心律失常有窦性停搏54.6%、窦性心动过缓42%,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6%,室性早搏35.8%。

  表1  ATP转复PSVT疗效(略)

  3  讨论

  PSVT是临床急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应用ATP转复PSVT会出现不良反应,通过62例临床观察ATP转复PSVT具有较高和较快的转复率,可作为PSVT治疗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ATP经静脉注射后迅速经酶解反应生成腺苷,腺苷是一种内源性核酸,通过刺激存在于窦房结、房室结、心房和心室肌上的特异性腺苷A受体并与之结合而激活G蛋白耦连的钾通道,使钾外流增加细胞膜超极化而降低自律性;它还能明显增加cGMP水平,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和减慢传导,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或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早后、晚后除极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1]。腺苷不具有扩张血管、抑制缺血区的细胞钙内流及增加能量产生等作用[2]。腺苷无需肝肾途径代谢,由细胞主动摄取,并由细胞内腺苷酶降解,其半衰期只有10s左右,其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随ATP的剂量而递增,其中以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3]。通过本文观察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各种心律失常随药物作用减弱而迅速恢复,这与ATP短暂的药理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  金有豫.药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9-180.

  2  任风学,郭继红.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剂量的探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3:188.

  3  许卫国,陈志谦.三磷酸腺苷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瞬间心律失常与剂量的关系.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441.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 841900 新疆且末,且末县医院

作者: 简相杰,余思英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