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4期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2004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5天伤口拆线甲级愈合。临床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检查:肿块为纤维结缔组织,其间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2003年6月剖宫产1次,同年10月人流1次,既往无特殊疾病,无痛经史。...

点击显示 收起

    例1:患者,23岁,因“下腹部肿块伴周期性疼痛1年”于2006年6月入院,患者自2005年始发现下腹部一拇指头大肿块,逐渐增大伴经期疼痛,经间期好转,局部无红肿和发热。2004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5天伤口拆线甲级愈合。既往无痛经史。体查:一般情况正常。下腹部耻骨联合上2cm处一横形疤痕长10cm,其左侧上方距切口2cm处扪及一1.0cm×1.5cm×2.0cm的肿块,边界清,质中触痛,无波动感。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下腹左侧皮下见一低回声光团,约1.0 cm×1.5cm×1.5cm,边界尚清,内部光点均匀。临床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局麻下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位于腹直肌鞘浅面,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包膜,切面呈暗灰色。病理检查:肿块为纤维结缔组织,其间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例2:患者,29岁,因“下腹部一结节伴经期疼痛2年”于2006年1月入院,曾在外院经多次抗炎、活血化瘀、理疗等保守治疗无效。2003年6月剖宫产1次,同年10月人流1次,既往无特殊疾病,无痛经史。体格检查:神清,一般情况好。下腹部耻骨联合上2cm一线形疤痕,其正中一蚕豆大结节,凸出皮肤,皮肤色泽与周围一致,触痛。做好术前准备,局麻下行结节切除术,术中见结节位于真皮下约0.8cm×1.0cm×1.0cm边界清,无包膜,呈暗紫色。病检示:呈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改变。术后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异常。

    讨论: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也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估计3%~10%生育年龄妇女患有此病,以25~45岁妇女多见。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少见,近年常有临床报道,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剖宫产后腹壁肿块伴周期性疼痛,应考虑本病并行手术切除治疗。典型病例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经期出现腹部瘢痕疼痛,并可在瘢痕深部扪到剧痛的包块,月经干净后疼痛缓解,但下次经期时又发作。随着时日延长,包块逐渐增大,腹痛亦逐渐加剧。此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止经血倒流,经期一般不做盆腔检查,若有必要,应避免重力挤压子宫。避免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凡进入宫腔内的经腹手术特别是孕中期剖宫取胎术,均应用纱布垫保护好子宫切口周围术野,以防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和腹壁切口;缝合子宫壁时,应避免缝针穿透子宫内膜层;关闭腹腔后,需用生理盐水洗净腹壁切口。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这样可望减少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几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单位: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黄州区妇幼保健院

作者: 刘丽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