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1期

浅谈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抗生素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由于阿奇霉素具有对酸稳定、半衰期长,而且感染部位组织及细胞内浓度高、疗效显著,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等优点,已在临床上用于各类感染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以消化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抗生素


    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由于阿奇霉素具有对酸稳定、半衰期长,而且感染部位组织及细胞内浓度高、疗效显著,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等优点,已在临床上用于各类感染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反应及皮疹为主。近来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新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现报告如下。

  1  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40岁。因咳嗽6天伴发热来我院治疗,查体:T 39℃,P 95次/min,R 2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片检查:右下肺炎。给予阿奇霉素5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溶液中静滴,当静滴至约100ml时,患者突感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寒战,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测不清,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刻停止输液,给予吸氧,地塞米松10mg iv,肾上腺素1mg im,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多巴胺40mg+VitC 3.0g静滴,30min后,患者面色红润,四肢转暖,1h后休克症状完全消失。

  2  肝脏损害

    据报道1例15岁女患者,因肺炎支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0.45g,静脉滴注qd,并用能量合剂。用药2天后体温降至37.5℃,临床症状好转,用药4天停药。停药2天患者体温升至38℃,伴乏力、恶心,进食后呕吐胃内容物每日1或2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4.7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1.2u/L。考虑为阿奇霉素致肝毒性反应,立即给予葡醛内酯、复合维生素B等保肝治疗,2天后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改善,复查肝功能正常出院。

  3  肾脏毒性

    据报道1例2岁男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5天入院治疗。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125g,加入150ml生理盐水。用药1.5h后,患儿出现肉眼血尿,立即停药观察。10h肉眼血尿消失,14h镜下血尿消失。

  4  其他不良反应

    4.1  白细胞减少症  患者,男,27岁。因发热给予阿奇霉素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qd,3天后病人疲乏无力、纳差。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停用该药,其余治疗不变。分别于停药4天及8天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升至正常。

    4.2  听力损伤  患者,女,37岁。因肺炎支原体感染,给予急支糖浆10ml口服tid,阿奇霉素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滴注200ml时患者出现轻微耳鸣,次日再次输注上述液体,耳鸣加重,停药观察,耳鸣渐减轻,2天后耳鸣消失。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在临床应用中,随着应用人数的增加和用药范围的不断扩大,其新的不良反应也不断被发现,新发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休克、肝脏和肾脏毒性,其他不良反应可见白细胞减少症、听力损伤等。因此,临床在应用阿奇霉素时必须注意,特别是患者首次使用该药时要注意密切观察,特别是老年、儿童、肝肾功能不全或低下的人群用药时,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

作者: 刘霞,于红梅,李东花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