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10期

浅谈高血压病人用药方面的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高血压护理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除了可引起本身有关的症状外,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引发的心、脑、肾并发症也随之上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高。治疗方法上,应用降压药物仍为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据统计,高血压病人能坚持规律服药并能控制血压者为16。8%,有些病人长......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高血压 护理

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除了可引起本身有关的症状外,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引发的心、脑、肾并发症也随之上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高。治疗方法上,应用降压药物仍为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据统计,高血压病人能坚持规律服药并能控制血压者为16.8%,有些病人长时间只服药不测量血压,有些病人“恨病吃药”造成血压骤降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已超过高血压病本身。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常用抗高血压病药理知识,熟知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针对患者特点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使患者能够放心用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低盐(<6g/d) 、低脂饮食,少食动物内脏、油脂、油炸食品,鸡鸭去皮食用,鼓励高纤维、高钾、高钙、高镁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热量来源以谷类为主。增强有氧运动体育锻炼,循序渐进,不要过激过劳,保持平稳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情。建议肥胖者减肥,烟酒嗜好者戒烟酒等。虽然生活方式的调整不能完全控制血压,但对减少使用降压药种类与用量是确切有益的。

    2  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降压目标及常用联合用药 

    (1)降压目标:青、中年和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降至120~130/80~85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mmHg以下。应该将血压逐步降至正常范围,防止过度降压,对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病人更要如此。(2)联合治疗有助于添加或补充药理作用,降低单一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更好地保护靶器官,提高依从性。联合用药虽使药物的治疗成本增加,但联合用药的效益可抵消处理单药治疗失败的部分额外费用。下列组合可有效:ACEI与利尿剂, ACEI与CCB(二氢吡啶类),CCB与β阻滞剂,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                  

    3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1  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见低钾血症,老年人、糖尿病、服用地高辛或血钾水平低者应该监测血钾,并且考虑加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喋啶。     

    3.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主要不良反应产科为胎儿异常,心血管系统为低血压,呼吸系统为咳嗽,对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3.3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较轻微,心率减慢是常见的反应,各种β受体阻滞剂都可诱发支气管痉挛,使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加重,故应视为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

    3.4  钙通道阻滞剂  (1)二氢吡啶类短小作用的制剂如硝苯地平可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由于血药浓度不稳定,可使血压波动,谷/峰比值加大,损害靶器官,增高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既往主张舌下含化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由于严重不良反应如诱发脑缺血、卒中、严重低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等,现已废弃。长效作用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第二、三代钙通道阻滞剂已无上述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面红、头痛、下肢水肿等,均不严重。(2)非二氢吡啶类的不良反应。维拉帕米的主要不良反应可引起心动过缓,加重已有的房室传导阻滞,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已有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功能不全者避免服用。两药有时可引起水肿、便秘,尤其维拉帕米可引起顽固性便秘,值得注意。

    4  服药的注意事项                                              

    4.1  监测服药与血压的关系  监测患者服药期间血压,应在固定的时间、条件下,并做血压与服药关系的记录。                                                 

    4.2  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  

    4.3  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如果病人根据自己感觉血压高或低来增减药物、忘记服药或下次服药时不服上次忘记的剂量,都可导致血压波动。                         

    4.4  不能擅自突然停药  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甚至可考虑停药。但如果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出现停药综合征,冠心病病人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1]。

    5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处理

    (1)首先要告诉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在联合用药、服首剂药物或加量时特别注意。(2)指导病人预防方法: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服药后最初几个小时;改变姿势、特别从卧、坐位起立时动作宜缓慢;服药时间可选择在平静休息时,服药后继续休息一段时间再下床活动;如在睡前服药,夜间起床排尿时应注意;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更不宜大量饮酒。(3)还应指导病人在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时应取头低足高位平卧,可抬高下肢超过头部,屈曲股部肌肉和摇动脚趾,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1]。

    6  消除药物依赖心理

    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血压的变化,因此高血压患者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换,以保持心理的相对平衡状态。高血压病人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均要服药,但病人情绪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情绪好,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告诉病人真正的血压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疗疾病的道理。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服药方面的护理,能够使患者了解用药目的、降压目标、不良反应等知识,提高服药依从性,使药物发挥最好的疗效,预防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合调整生活方式、心理护理,有效控制血压,避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 内科护理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5-87.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平煤医疗集团六矿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