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第10卷第5期

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和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6例重症手足口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对照组给予常规甘露醇脱水、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以及对症处理。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病理征消失及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6例重症手足口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对照组给予常规甘露醇脱水、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以及对症处理。观察患儿退热、皮疹消退、神经系统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显示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病理征消失及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静脉丙种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静脉丙种球蛋白;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或伴发热为主要特征。少数重症危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进而发生死亡,因而对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本院为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药物,对2009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20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发现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6例重症手足口病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排除口蹄疫、水痘、疱疹性口腔炎等疾病。男86例,女120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9岁。所选患儿均有发热并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详细资料见表1。

  1.2 方法

  将所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总量每公斤体重1~2g,分2~5天每天5g静滴,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脱水,每次每公斤体重0.5~1g,4~12h 1次,20~30min静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0.15mg治疗,每日1次,有合并细菌感染时两组均给予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布洛芬口服液、地塞米松静注退热及补充维生素等对症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t检验。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 结果

  两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病理征消失及出院时间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病理征消失及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表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1957年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Cox A16)和肠道病毒EV71最常见。重症手足口病多为EV71感染引起,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对于具有:(1)持续高热不退;(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3)呼吸、心率增快;(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5)高血压等临床征象的患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血气分析、脑电图、胸部X线等一系列必要的辅助检查,并迅速做好有针对性的救治工作。如果不经过积极的治疗,易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危害性更大。本院通过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及积极有效的治疗,206例患儿未发生1例死亡,均康复出院。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上千份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混合的正常多克隆IgG,具有正常Fc介导功能的完整IgG,含有在正常血浆中存在的广泛的针对外来抗原和自身抗原的抗体可变区 (例如补体成分)和受体分泌细胞上的Fcγ受体产生适当的反应;其主要成分 IgG 含有针对各种正常人群易感病原微生物的调理性和中和性抗体。经静脉输注可即刻 100% 的进入受者的血液循环,能迅速提高受者体内IgG 水平,直接中和毒素,协同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起到防治各种细菌、病毒性感染的作用。我们通过本次两组病例的对照研究,发现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尽早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能明显缩短患儿的退热、皮疹消退以及神经系统症状消失的时间,从而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由于缩短了退热时间,也减少了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口服液以及激素的使用量,可减少胃肠道反应以及可能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等副作用。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容许的重症患儿,建议尽早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作者: 章士清,邵亚平,李梓柯,汤茂刚,陈 民,徐小国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