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

基层医院白内障摘出27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在有限的条件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有效性,达到复明的目的。方法对27例白内障患者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术后1周视力: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有限的条件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有效性,达到复明的目的。方法 对27例白内障患者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术后1周视力:0.5 以上者16眼,0.1~0.4者9眼,0.1以下者2眼。结论 在基层医院比较简陋的条件下试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术式简单、经济、安全、有效,能使广大农民白内障群体得以早日复明,适宜于基层医院试行推广。

【关键词】  基层;白内障;表麻;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晶体植入

     众所周知,白内障为我国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在我国现阶段最常用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此法虽然高效、首选,但因设备仪器昂贵,乡村医院难以配备。而广大留守的农民白内障患者,因路途不便、经济因素等原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仍处在黑暗中,有的为此生活不能自理。近来我院试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共27例,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对此做简要分析和小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均为高龄患者,年龄最小的80岁,最大的92岁,平均为84岁,其中5例为糖尿病性白内障,22例为老年性白内障。术前均进行常规裂隙灯、眼压、B超、1 m光定位、红绿色觉等各项必要的检测。术前视力:光感~0.1。晶状体按LOCSⅡ分级,Ⅳ级核18眼,Ⅴ级核9眼。本组病例排除术前合并其他眼疾和不适宜手术的患者。

    1.2  手术方法  术前1 h充分散瞳,表面麻醉,用0.4%倍诺喜滴眼剂,术前共滴2~3次,每次隔5 min,作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在正上方角膜缘2.5 mm处做一长约6 mm的反眉形板层巩膜切口,用隧道刀板层分离巩膜隧道至角膜缘内1.0~1.5 mm的透明角膜处,用角膜刀刺入前房,注入黏弹剂,环形撕囊,直径约5~6 mm,注入平衡液行水分离,使核从皮质中游离并进入前房,用晶状体圈匙伸入核下方,缓慢娩出晶体核,吸净皮质后,前房再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或睫状沟,吸出黏弹剂再注入卡米可林缩瞳。切口视术后情况可缝合1针或不缝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和地塞米松2.5 mg,结膜囊涂迪可罗眼膏,单眼敷料遮盖。术后抗生素静脉滴注3天,以预防感染及炎症反应。术眼滴典必殊滴眼液,每日4~5次,持续4~6周。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1周视力0.5 以上者16眼,0.1~0.4者9眼,0.1以下者2眼。在2眼低视力中,黄斑变性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

    2.2  术中、术后并发症  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经处理后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角膜内皮水肿7眼,经药物治疗后于5日内全部恢复正常。

    2.3  随访  术后1年12例,6个月8例,3个月7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未见其他并发症,剔除其他因素生活均能自理。

    3  讨论

    白内障为临床致盲的常见病,多发生在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常合并心、脑、大血管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在选择白内障手术方式时,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身体因素、经济因素、地域因素等。本组病例采用表面麻醉避免了球后麻醉或球周麻醉诸多并发症,阻止眼心反射发生,降低了手术风险性,简化了麻醉及手术操作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施行巩膜隧道自闭式小切口,其力学原理是反眉形切口两端牵引力类似斜拉桥拉力,维持切口不哆开;内切口在眼内压作用下呈活瓣自闭,操作时前房不塌陷,术中前房稳定,术后反应轻[1,2]。切口小仅6 mm,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切口不需缝合,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减少对角膜曲率影响,术后引起散光小,视力恢复更理想。非超声乳化不需要昂贵特殊设备,操作简单,不受硬核限制。在手术中撕囊前和娩核时,前房内注入高质量的黏弹剂,可保持理想的前房深度,操作时不易损伤角膜内皮,娩核时又避免了核与角膜内皮的接触,从而保护了角膜内皮不受损伤。在术中进行完整连续环形撕囊6 mm左右,进行充分水分离,使中央硬核部分尽可能变小并从囊袋内分离至前房,以避免操作损伤后囊及晶体悬韧带,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人工晶体植入,使患者重见光明,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患者全身、心的健康系数。

    由此可见,在追求高效快捷和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今天,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不仅具有超声乳化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提高快等优点,同时又避免了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及视网膜以及眼球各部分结构的损害,是一种投资设备少,医疗费用低,视力恢复快的手术方法。特别适合基层医院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效房,吕勇,马静,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5):501.

2 徐国兴,胡建章,王婷婷,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体超微结构的研究及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13):94.


作者单位:432800 湖北大悟,大悟县人民医院眼科

作者: 李玉珍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