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

氪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branchretinalocclusion,MBRVO)眼视网膜激光光凝和非光凝治疗对视力和黄斑水肿吸收的影响及激光光凝治疗前后黄斑光敏感度的变化。方法将48例MB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48只患眼随机分为激光光凝治疗组和非光凝治疗组,激光光凝治疗组采用氪激光治疗,非光凝......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 branch retinal occlusion,MBRVO)眼视网膜激光光凝和非光凝治疗对视力和黄斑水肿吸收的影响及激光光凝治疗前后黄斑光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将48例MB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48只患眼随机分为激光光凝治疗组和非光凝治疗组,激光光凝治疗组采用氪激光治疗,非光凝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视力、黄斑水肿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 激光光凝治疗组光凝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3±0.2,光凝治疗3、6个月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5±0.2和0.6±0.2,光凝治疗后6个月88%(23/26)的患眼黄斑水肿好转。非光凝治疗组首诊时平均视力为0.30±0.2,随访3、6个月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4±0.1和0.5±0.2,随访6个月后50%(11/22)的患眼黄斑水肿好转。激光光凝治疗组与非光凝治疗组在视力恢复和黄斑水肿消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RVO眼的激光光凝治疗较非光凝治疗更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和黄斑水肿的消退。黄斑区的激光光凝治疗对黄斑视功能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治疗;激光凝固术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是引流黄斑的小静脉,在黄斑上、下方各有2或3支,引流范围一般约5~6个视盘直径(disc diameter,DD)[1],与供应黄斑式的小动脉相间排列且彼此交叉。当动脉硬化、血压增高、血液黏度增高或伴有其他异常时,可使这些小静脉阻塞,称为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虽然MBRVO眼底病变范围较小,但对视功能损害严重[2]。目前我国对于MBRVO激光光凝治疗的报道不多,笔者通过对一组MBRVO患者激光治疗及随访观察,以了解激光光凝治疗对MBRVO患者视力、黄斑水肿及黄斑部光敏感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7月~2007年5月我院眼科确诊的48例MVRVO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24~76岁,平均55.3岁,均为单眼患病,经检眼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认为MBRVO合并黄斑水肿或黄斑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不低于0.01;治疗及随访过程中观察屈光间质无明显变化;未做过视网膜激光光凝且无严重高血压及心肾功能不全等疾患。排除标准:同一眼同时合并其他分支静脉阻塞;曾接受过激光光凝治疗;白内障摘除和(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时间不足6个月;有青光眼病史;同时合并其他视网膜疾病;屈光间质明显混浊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激光光凝治疗后疗效评估的视网膜疾病或内眼手术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采和国际标准远近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常规进行眼前节及屈光间质检查;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记录视网膜出血、渗出等情况;均采用日本TOPCON TRC50LX激光扫描眼底造影分析系统行FFA检查;造影时间于少10 min,以造影时间5 min时的图像观察视网膜病变情况及黄斑水肿程度。黄斑区无明显荧光渗漏或仅后期有微弱荧光者为无水肿;黄斑区有典型花瓣样荧光素积存者为囊样黄斑水肿;其余为非囊样不定型黄斑区弥漫性荧光渗漏,所以将黄斑区荧光渗漏范围小于2DD的非囊样水种称为轻度局限性黄斑水肿[3];包括黄斑中心凹在内,荧光渗漏范围达到或超过2DD的非囊样水肿为明显局限性黄斑水肿。

    1.2  激光光凝和非光凝治疗  48例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激光光凝治疗组和非光凝治疗组,其中激光光凝治疗组26例,非光凝治疗组22例。激光光凝眼0.5%托品酰胺充分散瞳,1%地卡因眼球表面麻醉,Goldmann三面镜观察下用美国产Coherent Novus-Ommi型波型长氪离子激光机对黄斑区行局限性格栅光凝。黄斑区出血为2DD及其以下者,采用氪黄光(547 nm),黄斑区出血为2DD以上者,采用氪红光(647 nm),光斑大小50~100 nm,曝光时间0.1~0.2 s,光斑强度Ⅰ~Ⅱ级,能量100~200 mW,光斑间距为一个光斑大小,均匀分布于黄斑中收凹500 nm以外的水肿区,并略超过水肿范围。非光凝治疗组患者口服维生素B1、B12以及止血药和碘剂等。激光光凝治疗组光凝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非光凝治疗组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检查项同前,以3、6个月随访时视力、治疗后6个月黄斑水肿情况作为疗效评价指标。黄斑区荧光渗漏消失,病变视网膜肿消退者为水肿完全消退,荧光渗漏范围缩小者为部分消退,否则为不变或加重。视力提高2行及其以上者为提高,视力下降2行及其以上者为下降,否则为不变。

    1.3  统计学方法  对视力、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光敏感度等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  激光光凝治疗组与非光凝治疗组随访3、6个月时,视力均较接受治疗前有提高;前者随访3、6个月时较后视力提高更显著,见表1。表1  激光光凝与非光凝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2.2  黄斑水肿吸收情况以及与视力改善的关系  以激光光凝治疗组光凝治疗后6个月为时间点观察,激光光凝组和非光凝组FFA检查黄斑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者黄斑水肿完全消退10例,部分消退13例,不变或加重3例;后者黄斑水肿完全消退3例,部分消退8例,不变或加重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c=3.679,P<0.05);前者黄斑囊样水肿者5例,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3例,不变2例;后者黄斑囊样水肿者4例,视力提高1例,不变3例。由于例数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前者黄斑非囊样水肿22例,视力提高14例,不变3例,下降1例;后者黄斑非囊样水肿者17例,视力提高5例,不变13例,下降2例。两组视力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Uc=3.132,P<0.05)。在不区分黄斑水种程度的情况下,前者视力提高18例,不变7例,下降1例,后者视力提高6例,不变14例,下降2例。两组视力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984,P<0.05)。

    2.3  激光光凝术后并发症  激光光凝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眼前网格状暗点,3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未发现有光斑扩大、视网膜下纤维增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并发症。

    2.4  激光光凝治疗前后黄斑光敏度的测定  激光光凝治疗组光凝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平均光敏感度为(25.20±4.76)dB,与光凝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27,P>0.5)。

    3  讨论

    MBRVO尽管检查眼底病变轻微,侧支血管及微动脉瘤等局限在黄斑区,但视力损害仍较严重,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黄斑水肿和黄斑无血管区的缺血性损害。我们对本组合并黄斑水肿的MBRVO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激光光凝治疗后3、5个月平均视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也较非光凝治疗组显著提高;激光光凝治疗后6个月黄斑水种的改善明显好于非光凝治疗。由此可见:激光光凝治疗有利于促进视力的恢复和黄斑水种的吸收,在回顾性研究MBRVO时,对氩激光治疗的23眼与未氩激光治疗的39眼对比,两组视力改变无明显差异,Parodi等对101例MBRVO合并黄斑水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也发现下自然病程对照组相比,激光光凝治疗在提高视力及水肿吸收方面与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他们观察的是光凝后2个以上的患者,而本组病例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本组激光光凝治疗组治疗前后光敏感度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笔者光凝时避开中心凹500  nm区域有关,激光光凝可以降低黄斑部对光觉的敏感性,这种降低多与激光光凝使后极部视网膜光凝斑处大量视锥视杆细胞坏死、受光刺激后的传入信息量减少有关,所以MBRVO患者行黄斑部格栅状光凝仍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惠荣,高锦,王薇.人和恒河猴视网膜血管树脂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中华眼科杂志,1988,24:282-285.

2 Joffe L,Goldberg RE,Magargal LE,et al.Macular branch vein occlusion.Ophthalmology,1980,87:91-98.

3 阮欣.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286-297.


作者单位: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

作者: 于爱萍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