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10年第7卷第1期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效果和优点。方法回顾分析120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术后1周矫正视力≥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效果和优点。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5者为68例,占56.7%;≥0.3者为98例,占81.7%。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为92眼,占76.7%。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我院在2007—2008年参与东阳市残联组织的“白内障复明扶贫行动”期间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排除糖尿病、青光眼、角膜斑翳、高度近视等可能影响术后视力的贫困白内障病例120例(120眼),年龄59~95岁,平均75.6岁,术前视力光感~0.2。其中Ⅱ级核6例,Ⅲ级核37例,Ⅳ级核62例,Ⅴ级核15例。其中男49例(49眼),女71例(71眼)。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术前30min用美多丽充分散瞳,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各2ml加少许玻璃酸酶球周麻醉,适当压迫眼球降眼压。开睑器开睑,上直肌缝线一般不作为常规。沿上方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巩膜壁烧灼止血,角膜缘后1~1.5mm做长4.5~7mm反眉弓形或直线形外切口(根据核的大小),做厚约1/2巩膜厚度三平面隧道,内切口位于透明角膜内1mm,菱形刀穿刺进入前房,内切口大于外切口。一般不做辅助切口。注入粘弹剂,采用撕囊镊连续环行撕囊,撕囊口约6~7mm。其中撕囊失败7眼改为开罐式截囊。水分离及水分层后,采用旋转法将核移到前房。在核与角膜和后皮质间注入粘弹剂,注水圈套器娩出晶体核。双腔管注吸皮质,注入粘弹剂,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体于囊袋内。置换出粘弹剂,根据切口闭合情况不缝合或者加缝1针。热灼法关闭球结膜切口。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5者为68眼,占56.7%;≥0.3者为98眼,占81.7%;0.05~0.25者20眼,占16.7%;矫正视力小于0.05者2眼,占1.7%。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为92眼,占76.7%。

  2.2 手术并发症 娩核过程中后囊破裂1眼,灌吸皮质时后囊破裂2眼,其中1眼发生在撕囊失败的病人,注入粘弹剂,采用干吸法吸除残留皮质,剪除脱出之玻璃体,有2例在睫状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另1例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在娩出晶体核时发生虹膜根部离断1眼,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虹膜经缝合复位后术后瞳孔基本圆;术后角膜发生条样混浊36眼(占30.0%),斑片样混浊6例(占5.0%),经全身及眼部应用激素后,2~15天内恢复,未发生角膜失代偿患者。术后1周复诊时发现继发虹膜睫状体炎1例,经结膜下注射甲基强龙后治愈。

  3 讨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传统白内障手术相比较主要是利用了超声乳化的巩膜隧道技术,术中前房维持较好,切口小,故术后散光小。但小切口加大了核娩出的难度,李一壮教授等[1]采用圈垫式劈核技术将核劈成3块后取出,可在3.2mm切口条件下完成手术。笔者的体会是手术切口应做成外小内大,易于晶体核的成功娩出,本人的原则是宁大勿小,以保证角膜内层不受或少受损伤,所谓的小切口手术技术应在保证术后透明角膜的前提下将切口尽量做小,因本组病例全都植入5.5mm硬性人工晶体,故切口根据患者晶体核的硬度及大小而定。本组病例多是成熟期白内障或者是过熟期白内障,增加了撕囊的难度,前囊膜染色技术值得初学者借鉴,笔者认为撕囊口应根据晶体核的大小而定,一般比超声乳化的撕囊口略大,如果圆形撕囊能成功,即便有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也能将人工晶体放置于睫状沟。连续环行撕囊的撕囊口具有较强的伸展力和抗撕裂能力,一个5~6mm直径的前囊环行撕囊完全能使一个直径8mm、厚约3mm的晶状体核从囊袋内娩出而不发生撕裂[2]。水分离及水分层应充分,尽量将核缩小,并在粘弹剂的帮助下采用旋转法将核从囊袋内移出。术前应尽量散大瞳孔,如果瞳孔过小会影响到各项眼内操作,对有虹膜后粘者可用粘弹剂分离并撑开,本组有1例瞳孔缘纤维膜病例,采用了瞳孔缘连续剪开,并用粘弹剂撑大瞳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术毕注水使眼内压略高于正常值,仔细检查切口有无漏水,多数切口均不需要缝合,但如术中出现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则需缝合切口。术中操作应轻巧,高粘性粘弹剂也能减少手术操作对角膜内皮的机械性损伤。

  本组病例有以下几个特点:(1)病人都是贫困者,经济条件差,大部分费用由残联补助及医院减免;(2)病人多为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3)住院时间短(2~4天),出院后随诊不及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着切口小、视力恢复快、手术源性散光少等优点,但由于费用问题超声乳化术在某些农村贫困地区沿不能完全普及。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不需要昂贵设备,费用低廉,手术操作简单,但能达到和超声乳化类似的效果,而且还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加容易学习和更低的手术成本。因此在“白内障复明扶贫”工作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本术式值得在基层医院及扶贫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一壮,刘爱萍,陈晖,等.圈垫式劈核技术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728.

  2 王慧,王峰,丁莉娟,等.老年性过熟期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出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意义.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6):417419.

  

作者: 陈丽欣,马向明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