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1期

痢疾杆菌耐药情况探讨(附65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细菌耐药的出现,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痢疾杆菌可出现多重耐药,治疗颇为棘手,易造成病程迁延,甚至形成慢性细菌性痢疾,既给病人增加了经济负担,又给病人造成了精神痛苦。现将65例小儿菌痢的痢疾杆菌耐药情况,结合临床分析如下。2大便培养结果福氏杆菌生长62例,宋内氏痢疾杆菌生长仅3例。痢疾杆菌药敏试......

点击显示 收起

    细菌耐药的出现,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痢疾杆菌可出现多重耐药,治疗颇为棘手,易造成病程迁延,甚至形成慢性细菌性痢疾,既给病人增加了经济负担,又给病人造成了精神痛苦。现将65例小儿菌痢的痢疾杆菌耐药情况,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儿全部经大便培养确诊为急性菌痢,其中男42例,女23例。<3岁6例,3~7岁45例,>7岁14例。城区6例,郊区12例,农村47例。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皆有脓血便、发热,年长儿诉腹痛、里急后重者35例,呕吐16例,抽搐2例,入院时面色苍白、皮肤花纹样改变1例。入院前病程1~10天不等。

    2 标本采集方法

    在用药前送大便培养加药敏试验。培养基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专供大便培养的S~S琼脂培养基,以K~B法及按NCCLS抗菌药物敏感标准读取药敏试验结果。

    3 实验室检查结果

    3.1 相应的大便常规检查 脓细胞>15个/HP48例,找到吞噬细胞35例。

    3.2 大便培养结果 福氏杆菌生长62例,宋内氏痢疾杆菌生长仅3例。痢疾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药敏试验结果 (略)

    4 治疗及转归

    患儿入院后即行经验治疗,待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后,再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根据患儿情况,给予补液、补充电解质、纠酸及退热等对症处理。65例患儿最快3天,最迟9天症状消失,再送大便常规及培养皆阴性,39例使用先锋必的患儿中有4例用药3天症状缓解不明显,换成菌必治,10例使用丁胺卡那疗效不佳,换用菌必治或加服氟嗪酸,5例使用氨苄青霉素,病情好转不明显用药4天后,加用氟嗪酸口服2天后病情明显好转。

    5 讨论

    目前,菌痢属肠道传染病,在基层医院儿科发病率仍很高。本文显示:小儿菌痢农村发病率占72%,年龄以学龄前为主(3~7岁占69.23%)。主要原因是农村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大龄儿童能自己获取食物,但其卫生意识及卫生习惯相对较差。7岁以上儿童发病明显减少这与入学后学校卫生宣传及自我卫生意识的加强有关。本文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痢疾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是形成慢性菌痢,给治疗带来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基层医院对小儿菌痢的治疗仍以经验治疗为主,以往作为首选用药的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已分别达到86.2%和90.7%,治疗往往 难以起效。    氨基糖苷类药对小儿耳、肾毒性的副作用,特别是有对耳神经的不可逆损害引起耳聋的潜在危险,已不再作为6岁以内菌痢患儿的首选用药。

    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敏感性,因价格较贵,临床用药受限,但疗效佳、病程明显缩短,从病程看,也可给病人节省一定的经济支出。氟嗪酸为喹诺酮类药,在成人肠道感染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在儿科临床使用目前仍有争议,特别是对幼儿长骨发育可能有影响。而近年来,国内外药理学家及临床医师也认为 [1]  ,该药在常规剂量下短期使用是安全的。本文使用氟嗪酸的患儿未出现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几乎所有的细菌都获得了耐药基因,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能被多种细菌抵抗和破坏 [2]  。而根据药敏试验及当地药敏检测结果选用药物,便可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从而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虞爱华.氟哌酸对儿童的安全性观察.中华儿科杂志,1991,29(1):222-224.

    2 陈民钧.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与对策.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5):263-264. 

    作者单位:212300江苏省丹阳市儿童医院

    (收稿日期:2004-07-03)

    (编辑黄 杰)

作者: 曾惠泽 洪国才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