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毒鼠强中毒77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自2001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毒鼠强中毒77例,现报告如下。全部病例均经我市卫生防疫站进行胃液或血液毒物分析证实为毒鼠强中毒,诊断明确。3讨论毒鼠强化学名称为四甲基二砜四胺,又名没命鼠、三步倒,属神经毒性灭鼠剂,其毒理为对抗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能选择性兴奋脊髓,较大剂量时兴奋延脑中枢,对......

点击显示 收起

  自2001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毒鼠强中毒77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7例中,男51例,女26例;年龄1~11岁。症状:昏迷3例,抽搐74例,高热11例,呕吐30例。体征:主要以神经系统为主,肌张力增高21例,病理征阳性9例,呼吸衰竭5例,心律失常14例(主要为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休克2例,呼吸停止1例。77例中有明确毒物接触史55例。全部病例均经我市卫生防疫站进行胃液或血液毒物分析证实为毒鼠强中毒,诊断明确。
   
  1.2 治疗方法 (1)77例患儿均用生理盐水洗胃,而后胃管注入33%硫酸镁溶液或20%甘露醇导泻。(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衰竭病例行气管插管,严重病例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严密监测生命体征。(3)肌注苯巴比妥钠先用15~20mg/kg,12h后用5~8mg/kg,抽搐患儿同时给予氯硝基安定,每次0.03~0.06mg/kg缓慢静推,每6~8h1次,对难以控制的抽搐用硫喷妥钠5~10mg/kg缓慢静滴。(4)促使毒物排泄药物,二巯基丙磺酸钠肌注:每次用5mg/kg,第1天6次,第2天4次,第3天以后2次,连用5~7天。(5)对于反复抽搐意识障碍患儿,同时用20%甘露醇每次5g/kg与氟美松0.5~1.0mg/kg,依病情每4~6h交替静推。(6)对于实验室检查心肌5项酶明显增高患儿静滴1,6—二磷酸果糖,每次2.5ml,每天1~2次,连用5~7天。
    
  2 结果
    
  59例患儿治愈,10例好转(其中1例失明、3例智力障碍、6例继发性癫痫),8例死亡。
    
  3 讨论
    
  毒鼠强化学名称为四甲基二砜四胺,又名没命鼠、三步倒,属神经毒性灭鼠剂,其毒理为对抗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能选择性兴奋脊髓,较大剂量时兴奋延脑中枢,对皮层也有一定兴奋作用 [1] 。中毒主要表现抽搐、昏迷,严重病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亦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而留下后遗症。
   
  笔者观察对毒鼠强中毒采用综合治疗,抢救时机越早越好。本组服药6h内到我院开始治疗的40例全部治愈。有1例持续抽搐5h到我院,经及时抢救痊愈出院,1例频繁抽搐20h转到我院,很快合并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早期洗胃导泻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减轻中毒症状,早期应用镇静剂,吸氧、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防止窒息,减少发生呼吸衰竭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机会,亦可减少引起中毒性脑病而留下后遗症。
   
  二巯基丙磺酸钠属于金属络合剂,为金属与类金属的解毒药,主要用于砷、汞盐、铅等中毒,它不仅可预防重金属与含巯基的酶相结合,还能夺取已与酶结合的重金属,使酶的活性恢复,达到解毒目的 [2] 。本组病人应用该药取得了较好效果,未见明显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靳玉兰,张和顺.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中毒11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7(5):308.
   
  2 徐叔云,卞如濂.临床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01.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056001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儿科 

作者: 郝贵竹 翟淑芬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