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小剂量多巴胺静滴加红花油外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静滴加红花油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滴及红花油外用。结论小剂量多巴胺静滴加红花油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多巴胺红花油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巴胺静滴加红花油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68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滴及红花油外用。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3%,对照组治愈率为76%,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静滴加红花油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多巴胺 红花油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早期的常见病症,发病率约为6.8% [1] ,重症者病死率高。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68例。随机对观察组30例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滴加红花油外用,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68例新生儿硬肿症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21天;足月儿22例,早产儿8例;体重1200~3400g,硬肿轻度10例,中度17例,重度3例;并有窒息7例,新生儿肺炎16例,颅内出血2例,败血症3例,新生儿脐炎2例。对照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2~21天;足月儿28例,早产儿10例;体重1150~3200g,硬肿轻度11例,中度21倒,重度6例;并有窒息9例,新生儿肺炎20例,颅内出血3例,败血症4例,新生儿脐炎2例。两组病例的胎龄、体重、发病日龄、入院时体温、硬肿程度、病程和病因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1)暖箱复温;(2)热量和液体供给、酌情给予输血浆、白蛋白、脂肪乳;(3)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有微循环障碍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碳酸氢钠纠酸扩容;(4)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5)有缺氧者给予供氧;(6)对症处理:抗惊厥、脱水、利尿以及给予维生素E、ATP、辅酶A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多巴胺2~4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应用输液泵24h维持,时间2~5天;并应用红花油硬肿局部按摩5~10min,至皮肤发红,2次/d,时间2~5天。
   
  1.3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 [2] :硬肿于3天内全部消退、体温正常、哺乳佳、反应良好为显效;硬肿于3~5天全部消退、体温正常、哺乳反应尚可为有效;硬肿5天后方逐渐消退或持续半个月不消退、且哺乳及反应久或病情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8例,无效2例,治愈率93%,平均住院(8.31±3.47)天;对照组显效29例,无效9例,治愈率76%,平均住院(10.32±4.26)天。疗程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硬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注:P<0.05
    
  3 讨论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寒冷、早产、低体重、窒息、感染等,均为可能的致病因素 [3] 。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特点。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棕色脂肪代偿性产热不足与微循环障碍。由于外周血管处于痉挛状态 [4] ,致使血流缓慢,易发生瘀滞,使组织缺氧,引起毛细血管损害,渗透性增加而出现水肿,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可发生微循环障碍及休克。小剂量多巴胺<5μg/(kg·min)可增加血液灌注,促进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激活交感神经节上的多巴胺受体,使交感神经血管收缩性冲动发放减少,引起血管舒张,解除血管痉挛和疏通微循环障、使休克逆转,阻断DIC及预防肺出血的发生 [5] 。中等剂量多巴胺5~10μg/(kg·min)主要是兴奋β受体,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升高血压作用。大剂量多巴胺>10μg/(kg·min)兴奋β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与小剂量作用正好相反,故最好应用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滴注,24h维持。
   
  同时,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小儿元阳虚弱,寒凝经络、气滞血瘀所致。红花油为活血化瘀中草药,主要作用为破瘀生肌、活血止痛、消肿通经,从而加速血液改善循环,可能使凝集的血小板解聚,起到抗凝作用。硬肿症时肢体血流量减少,表层血管处于收缩状态,由于红花油渗透力较强,在硬肿的皮肤上轻轻摩擦后,很快渗透至皮下,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了硬肿部位的血流供应,使硬化的脂肪变软。需要注意的是本治疗方法应该在暖箱内进行,以免影响复温,红花油用量可根据硬肿面积大小决定,治疗中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应用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滴加红花油外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又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籍考诚,朱传,庞汝彦,等.新生儿硬肿症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儿科杂志,1992,30(6):340.
   
  2 魏克伦,籍孝诚.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91,29(3):163.
   
  3 王慕逖.儿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119.

  4 张晓阳,崔桂华.新生儿硬肿症53例甲襞微循环观察及分析.广东医学,2000,21(8):644.
   
  5 刘伯军,于树侠.新生儿硬肿症治疗进展(讲座).临床儿科杂志,1994,12(3):207.

  (编辑新 竹)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小儿科

作者: 徐庆玲 邹玲 王明圣 娄新黔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