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3期

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儿童川崎病3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初期治疗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的疗效。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20~30mg/(kg·d),连用3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体温、CRP、ESR、PLT恢复正常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病程14~21天时发生CAD例数:治疗组3例(8%),对照组11例(29%),两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初期治疗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74例KD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单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d),连用2天];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20~30 mg/(kg·d),连用3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体温、CRP、ESR、PLT恢复正常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4~21天时发生CAD例数:治疗组3例(8%),对照组11例(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KD)患儿初期治疗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能明显缩短病程,安全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

【关键词】  川崎病;甲基强的松龙;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我国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曾被认为是预防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AD)的理想药物。但近年来研究表明,用IVIG治疗的患儿日益增加,而CAD并不少见[2],于是皮质激素又重新被应用。近年来笔者对部分KD患儿初期治疗应用IVIG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并对其控制急性期炎症,预防CAD的效果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0年3月~2006年3月在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74例KD患儿,所有患儿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研究会提出的KD诊断标准,确诊之前未用过IVIG及激素治疗。同时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6例(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38例(单用IVIG),两组患儿的入院时年龄、病程、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沉及CRP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用量为20~30 mg/(kg·d),连用3天,同时使用IVIG 1 g/(kg·d),连用2天,IVIG每次输注时间不少于4 h。对照组单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d),连用2天。两组患儿同时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30~50 mg/(kg·d),待炎症控制,体温稳定正常后改为3~5 mg/(kg·d),直至血小板和血沉恢复正常为止,疗程6~8周。一旦出现CAD,阿司匹林疗程应延长并加用潘丁生3~5 mg/(kg·d),维生素E 10 mg/(kg·d),直至CAD消失为止。

    用药同时观察两组的体温、血小板、CRP、ESR恢复正常的例数,CAD的变化结果,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变化及发生皮疹等不良反应

    1.3 CAD的诊断标准 根据心脏超声波检查,CAD的诊断标准为[3,4]:(1)<5岁小儿主冠状动脉内径>3 mm或内径大于邻近冠状动脉内径1.5倍为扩张;(2)冠状动脉呈圆形、椭圆形或串珠状扩大者为冠状动脉瘤;(3)冠状动脉内径>8 mm为巨大冠状动脉瘤。急性期疑诊时及病程14~21天,各进行一次心脏超声检查,随访期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样本率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全部痊愈或好转出院。治疗组1例患儿治疗期间血压略高,面色潮红,但无自觉症状,停止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其余均无不良反应。治疗组34例、对照组26例在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正常。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16,P<0.01)。治疗组患儿均于第4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对照组有2例经IVIG治疗后48 h体温未退,再次予以IVIG 1 g/(kg·d)治疗后,1例体温降至正常;另1例仍高热不退加用静脉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当天体温降至正常。

    2.2 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体温、CRP、ESR、PLT恢复正常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CAD情况比较 见表2。表1 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例)表2 两组患儿治疗2~3周CAD发生例数比较 (例)

    3 讨论

    KD的主要危险是心脏并发症,其中冠状血管最严重,大多发生在病程2~3周,是导致患儿猝死的主要原因,对KD患儿早期干预治疗,防止冠状动脉病变发生至关重要,这也是判断KD治疗及预后的主要指标。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KD已普遍应用,对降低CAD发生率已得到肯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资料显示部分KD患儿对IVIG的治疗具有耐药性。Wallace等[5]观察65例KD患儿对大剂量IVIG无反应者竟高达23%。本组资料亦显示对照组有2例对IVIG耐受,需再加用一剂IVIG或甲基强的松龙后炎症才得到控制。

    随着近年IVIG+阿司匹林法失败的病例增多,在常规治疗上试用多种方案,其中短期激素使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K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为治疗血管炎的第一线药物。皮质激素可使KD患儿体内细胞因子IL-2、IL-6、IL-8、IL-10降低,热程缩短,CRP降低更快,这些发现支持皮质激素通过降低细胞因子的水平快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本资料中两组患儿对照治疗显示,加用激素的治疗组体温、CRP、ESR、血小板的恢复均较未用的对照组快,这些急性期反应指标的迅速恢复表明血管炎症得到快速控制,冠状动脉的损伤也相应减少。治疗组CA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甲基强的松龙对KD患儿CAD发生有安全有效的预防作用,且其短期使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起效迅速,保钠排钾作用小,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抗炎作用强,建议在KD患儿早期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可有效缩短病程,减少CAD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

2 梁翊常.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伤.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3):132.

3 央宗,王泽蓉,唐胜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中华儿科杂志,1995,33(3):153-154.

4 朱琦,唐胜才,杨放.二维超声心动图多平面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8,16:289.

5 Wallace CA,French.JW,Kahn SJ,et al.Initial intravenous gammaglobulin treatment failure in Kawasaki disease.Pediatrics,2000,105(6):678.


作者单位:436000 湖北鄂州,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作者: 何火英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