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2期

郴州市部分住院患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对比与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方法此165例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结果该组病例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方法 此165例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痰标本165例。结果 该组病例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 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应根据本地区近年病原菌谱变迁及药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关键词】  细菌;社区获得性肺炎;药敏实验;耐药性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住院患儿感染性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加。为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本文对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本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谱变迁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选用有效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165例来自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住院病例。此165例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痰标本165例。

  2 结果

  见表1~4。表1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构成比 例(%)表2 21株表皮葡萄球菌与金葡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3 10株肠球菌属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4 27株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 讨论

  该组病例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及病毒感染(初步诊断),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代表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要致病菌。这一病原学分布特征与近年来的有关报道相同[2,3]。葡萄球菌属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敏感率较高的依次为万古霉素98.15%,环丙沙星66.67%,克林霉素61.11%;耐药率较高的依次为青霉素G98.15%,苯唑西啉85.19%,红霉素74.07%。肠球菌属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敏感率较高的依次为氨苄青霉素100%,万古霉素90.0%,青霉素G80.0%;耐药率较高的依次为红霉素100%,四环素90.0%,利福平60.0%。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敏感率较高的依次为亚胺培南100%,丁胺卡那霉素87.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均为75.0%;耐药率较高的依次为氨苄西林75.0%,其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吡肟均为50.0%,再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37.5%。我院常用的抗生素主要为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包括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其中有羟氨苄青霉素+棒酸、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克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他类型如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等药物。这与临床上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病人较多有关,而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引起。头孢菌素类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副反应少等优点,但随着不合理用药及药物的长期使用,伴随着耐药株的产生,某些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复合剂型得到广泛应用,我院用量已超过单纯的β-内酰胺类药物。β-内酰胺类复合剂型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疗效,减缓耐药菌的产生。近年来,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感染增多,尤其是肺部感染呈上升趋势,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量剧增。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细菌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限制了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使用,这便是限制了儿科医生的使用药物选择,我们更应保护好目前所用的药物,减缓耐药菌的产生。抗生素合理应用应该是: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该是优选药物:即有指征的病人(right patient),合适的抗生素(right antibiotic),适当而足够的剂量和给药次数(dose),合适的疗程(duration),尽可能好的疗效(maximal outcome),尽可能低的耐药(minimal resistance)。倘若达到上述要求,医疗费用自然降低。综上所述,因我院的实验室条件所限,不能做到每种细菌的分型及进行质粒分析,只能作为一个时间段、粗略的细菌学分析,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4.

  2 袁艺,卢竟,王洛平,等.小儿1970份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临床分析.中国医刊,2002,37(7):44.

  3 桂清荣,王洪波.儿科感染致病菌1210株耐药性监测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2,20(9):545.

  

作者: 谢兴元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