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期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根据典型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彩色超声可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做出正确诊断。【关键词】腹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根据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均诊断正确,发病有潜伏期,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时间26个月。结论 根据典型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彩色超声可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发生在腹壁切口部位的内异症患者逐渐增多。现将我院2年来收治的10例腹壁切口内异症病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内异症患者10例,年龄23~38岁,平均30.5岁,均有剖宫产史。发病有潜伏期,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26个月。病灶大小2.0~6.0 cm,均为单发病灶,除2例位于肌层,侵犯筋膜外,其他病例病灶均位于腹直肌前鞘。

    1.2  临床症状  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切口处疼痛,并自扪及局部结节或硬块,月经期明显增大,经后缩小,肿块质韧,为实性,不规则状,与周围界限不清。

    1.3  超声检查  10例患者术前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显示于切口部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肿块,有血流分布,可协助诊断。

    1.4  治疗方法及效果  10例患者诊断明确后,均选择在月经期或月经刚过(患者症状明显,结节增大)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8例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原手术切口部位,2例累及腹膜,切除受累腹膜及其周围1 cm正常腹膜组织。切开病灶均见质韧,剖面见巧克力样液渗出。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组织。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切口愈合良好,2例侵犯腹膜者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余8例未给,随诊2~4年均无复发。

    2  讨论

    2.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医源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说明其发生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3.5%[2]。发生与否取决于在位内膜。本组10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说明手术与切口内异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2  腹壁切口内异症的诊断  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典型临床表现:(1)有经腹产科手术史;(2)手术切口处与周围边界不清的质韧肿块;(3)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切口瘢痕处胀痛,并有痛性肿块,经期肿大,经后可缩小。超声检查可见边界不清、形态不规整的肿块。一般根据上述典型症状和体征即可做出诊断,超声可提供一些帮助。是否需要CT检查和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尚存在较多争议。

    2.3  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对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一次可以切除干净。手术时机一般选择月经期或月经刚过,因此时症状明显,结节增大[3]。切口要充分,逐层解剖,要求切除范围在病灶外0.5 cm。我们对10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例侵犯腹膜者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无复发。10例随诊至今2年余治疗效果良好。与其他部位的子宫内异症相比,腹壁切口内异症治疗效果较好,是可以治愈的妇科疾患。

【参考文献】
  1 黄薇,宋小宇,韩艳华.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5-18.

2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44.

3 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第2卷.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9.


作者单位:124010 辽宁盘锦,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