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NSICU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以往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而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持续无创的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为早期发现和治疗低氧血症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同时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从2004年以来,我们在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SICU)对358例危重患者进......

点击显示 收起

  低氧血症是造成颅脑疾患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而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持续无创的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为早期发现和治疗低氧血症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同时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从2004年以来,我们在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SICU)对358例危重患者进行了SpO2监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8例患者,男237例,女121例,年龄7~81岁,358例中重症颅脑外伤156例,脑肿瘤术后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58例,其他手术患者48例。其中气管插管256例,机械通气240例,气管切开34例;合并胸外伤15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6例,合并骨折12例。

  2  监测方法

  2.1  仪器型号  美国迈瑞MP-6000型、MP-9000型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其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为指夹型。

  2.2  监测方法  监测部位选择患者较温暖的手指或脚趾,监测时将指夹夹在患者手指或脚趾的甲床上,使传感器的光源正好对着指(趾)甲的根部。数秒钟后监护仪可显示监测波形和数字,并可记录和报警。

  2.3  注意事项  (1)有微循环障碍的患者要经常检查安放部位,定时更换部位。(2)避开无创或有创动脉压监测的肢体。(3)末梢循环差、低血压(MAP<6.5kPa)、肢端温度低、贫血以及使用血管收缩剂时,均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1]。(4)长期吸烟手指皮肤变厚、变黄者或使用指甲油者,可使SpO2监测结果低于实际水平。(5)数字在正常范围而波形异常时,则监测读数可能是假象,应更换监测部位或SpO2连线。

  3  应用体会

  3.1  早期缺氧  早期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及缺氧程度,可根据其测定值确定。其正常值为SpO2>95%;轻度缺氧为SpO291%~95%;中度缺氧为SpO286%~90%;重度缺氧为SpO2≤85%[2]。

  3.2  指导有效给氧  根据SpO2监测的结果以及患者对氧的敏感性及时调节氧气流量,使其SpO2控制在95%以上,达到有效给氧,避免盲目高流量或低流量给氧而导致其他并发症。

  3.3  确定用氧时间  重型颅脑损伤和术后患者常规给氧,以往凭借临床经验和主观判断而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着SpO2监测的应用,为及时停氧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重型颅损伤、开颅术后脑水肿高峰一般持续3~5天,术后麻醉未醒的患者,根据SpO2选择氧流量,予以持续给氧,待麻醉复苏后视SpO2情况予间断给氧,使SpO2维持在95%以上,稳定3~5天后即可停氧。

  3.4  选择吸痰时机  重症颅脑损伤以及开颅术后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如吸痰不及时可造成呼吸道堵塞甚至窒息;而频繁的吸痰也可造成缺氧,加重脑水肿。但缺氧早期患者无明显呼吸改变,无发绀,不易观察,因此吸痰时机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SpO2监测可准确判断是否缺氧,尤其是无痰鸣音而下呼吸道有痰时,可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改善缺氧。同时也避免了频繁的吸痰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3.5  选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机  长时间的低氧血症,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并发症。如在呼吸道通畅且充分给氧的情况下,患者SpO2仍低于90%时,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3.6  选择使用呼吸机  SpO2监测,可有效调节呼吸机的氧浓度或氧流量。氧流量、浓度等可间接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在氧流量大、浓度高的条件下SpO2可明显升高;当组织不缺氧时,过高的氧流量或氧浓度,可带来肺的轻度损伤,甚至氧中毒。以前仅根据临床表现来调节氧流量或氧浓度,应用SpO2监测后发现,若SpO2读数是上长趋势,说明所调节的氧流量或氧浓度能适应机体的需要,组织缺氧改善了。反之,则说明缺氧状态无改善,提示医护人员应采取进一步治疗护理措施。

  3.7  指导脱机  以往脱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来判断是否试脱机—脱机,通过SpO2监测的应用,为试脱机—脱机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也减轻了患者反复动脉采血的痛苦,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8  指导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  气管切开拔管前在试堵期间,通过严密监测患者SpO2变化,以判断有无缺氧,如患者SpO2维持在95%以上,3~5天可拔管,确保了患者拔管的安全。

  3.9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重症颅脑外伤的一部分患者常常合并有复合伤,应用SpO2监测能及时发现合并胸外伤,也可根据SpO2为患者取适当的体位。有的脑外伤患者入院时无明显呼吸困难,容易被脑外伤病情所掩盖,随着血气胸不断加重,SpO2不断下降,经吸痰、充分给氧后SpO2仍不见回升,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时应考虑是否是合并胸外伤所致,本组有12例患者属于这类情况,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后,SpO2逐渐恢复正常。

  4  小结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使用简单,没有创伤,能够迅速持续动态地监测呼吸系统状态和血液氧合情况,并能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在NSICU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358例颅脑疾患患者SpO2监测,为早期发现低氧血症、及时指导合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使用呼吸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对纠正低氧血症,维持脑供需氧平衡,预防和减轻脑水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着极其重要作用。降低了重症颅脑疾患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有关文献资料显示在缺氧时SpO2急剧下降比PaO2下降更为灵敏[1],由于SpO2数值与PaO2数值大致相符,可反映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aO2的变化,因此可避免多次动脉采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尤荣开.神经科危重症监测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2-41.

  2  骆雪英,邬勋莲,刘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急性颅脑外伤呼吸道护理中的意义.泸州医学院学报,2000,23(6):514.

  (编辑:刘  俊)

  作者单位: 415003 湖南常德,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邢美娥,何芳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