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定期血药浓度检测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结果发现患者采取各种手段在住院的各个时期和一天中的早中晚每次发药时均有匿药行为发生。结论精神科护士应掌握患者的匿药原因及时间,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定期血药浓度检测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结果  发现患者采取各种手段在住院的各个时期和一天中的早中晚每次发药时均有匿药行为发生。结论  精神科护士应掌握患者的匿药原因及时间,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相关因素
   
  目前,在精神病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医院内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尤为口服药最为常用。然而,精神病患者由于多种原因会出现匿药行为,为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护理人员观察其服药情况,了解其匿药动机和原因,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8例,均为2003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男31例,女27例,年龄16~62岁。文化程度:文盲1例,小学16例,中学27例,中专及以上14例。病种为精神分裂症47例,情感性精神病8例,其他3例。本组患者服用的药物主要有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维思通。

  1.2  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定期血药浓度检测,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

  2  结果

  2.1  匿药发生时间  入院初期,患者匿药的主要原因系自知力缺乏,存有被害妄想、自罪妄想、命令性幻听者多于此期匿药。住院中期,由于药量逐渐增大达治疗量后,容易出现患者因不堪忍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发生匿药行为,较入院初期有较大的上升趋势。治疗8周后,自知力缺乏逐渐恢复,病情稳定,即将出院者发生匿药行为的原因系缺乏疾病知识和对药物维持治疗在康复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无充分认识,认为无须再服药而发生匿药行为。一天中,早、中、晚每次发药时均有匿药行为发生,以晚8时发药时最多。见表1。

  表1  精神患者匿药时间调查表(略)

  2.2  匿药所采用的常用手段  (1)趁工作人员不备将药从手中漏掉。(2)将药含在口中不咽或留在舌下和两侧颊部。(3)将药留在指缝或吐到水杯中。(4)放于衣袋等处收集起来。(5)将药咽下后再用手刺激咽喉部将药呕出。见表2。

  表2  精神患者匿药手段调查表(略)

  3  原因及分析

  3.1  患者自知力缺乏  把不能认识到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不正常者定为无自知力,有部分认识能力者定为有部分自知力[1]。由于缺乏自知力,患者不愿服从治疗,导致患者拒药或匿药,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精神症状的控制及自知力的改善,自知力缺失越严重,服药不依从行为越明显[2]。下列因素可致患者否认有病:(1)精神病性症状,偏执、夸大和思维障碍导致患者缺乏自知力而拒绝服药。(2)认知和解体症状,导致患者难以理解他们的病情或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复发的重要性。(3)社会歧视。患了精神病常常被人看不起,药物治疗正好是每天在提醒患者有病或与他人不同。因此,对服药行抗拒心理,在服药时表现为被动、拒药或匿药。

  3.2  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关  年龄小,病程长者匿药率高。年龄越小,相对发病次数越少,思维活动衰退不明显。患者认为长期服药会影响智力,使人变傻。病程在5年以上都服药不依从行为较多见[3]。与他们服药时间长,因药苦难咽不能坚持有关。

  3.3  药物不良反应  服药后有不良反应者匿药率较无不良反应者为高。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感到躯体不适,而产生烦躁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难以忍受,并对服药效果产生怀疑而出现匿药行为。

  3.4  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患者缺乏疾病及药物治疗方面知识的相对匿药率高。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未根据患者的病程特点以及不同的文化层次进行宣教,致使患者对本病缺乏认识,不了解药物治疗的作用,及维持用药巩固治疗的重要性,而认为急性期的阳性症状控制后病就好了,不需再服药了,继而出现匿药行为。

  3.5  严重抑郁、自责自罪、有自杀观念的患者  为了达到自杀目的,往往在服药时偷偷将药物匿藏入口袋等处积攒起来,待攒到一定数量时一次服下。

  3.6  服药后出现体重增加,肥胖者匿药率相对较高  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出现体重增加者相当常见[4]。体重增加尤其是出现超重或肥胖时,患者因爱美而造成降低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出现中断治疗或匿药行为。观察本组患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者体重增加较服用其他药物者明显。认为抗精神药物不同程度地对各种神经递质有阻滞作用而增加食欲[5]。药物的镇静作用使患者睡眠多活动少,从而减少了体内能量消耗,难免出现体重增加。因此在住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因体重增加的原因而匿药时,应及时向患者说明药物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体重也是可以以其他方法保持的。

  3.7  酒精或药物滥用者相对匿药率高  很多患者知道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如果混用其他一些易成瘾的药物或酒精有危险,或者在使用酒精和易成瘾药物之前要停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因此这些患者常常停药,住院期间表现为匿药或拒药。

  3.8  其他  患者经济状况、用药次数以及给药方案不当等因素均可影响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而发生匿药行为[6]。我院收治的患者多来自周边地市、县,经济状况较差。因此,了解患者经济状况、合理使用价格较低的药物,也是精神科医护人员应注意的问题之一。用药次数多及给药方案不当,让患者一次性服药片数多,增加了患者服药时体验苦味的次数,使患者产生厌烦心理,继而产生匿药动机。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94.

  2  甘景梨,张力恒,刘欣喜,等.精神分裂症自知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177.

  3  何克应,周阳青,龙浩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8.

  4  刘铁榜.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1):32.

  5  张丽.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体重增加的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48.

  6  谭世杰(译).治疗学的药理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542-1543.

  (编辑:周  蕊)

  作者单位: 252000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作者: 王伏兰,刘敏,崔玉霞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