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1期

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患者跌倒预防对策,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住院患者中所发生的43起跌倒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与年龄、发生时间、人力因素密切相关,环境、疾病、药物因素也很关键。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高危......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患者跌倒预防对策,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住院患者中所发生的43起跌倒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与年龄、发生时间、人力因素密切相关,环境、疾病、药物因素也很关键。结论 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高危评估,并对高危患者加强监控及宣教,可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关键词】  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近年来,据医疗机构统计患者在医院内跌倒而引发的事故一直在增加。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2]。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而且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可高达50%。跌倒不仅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焦虑,而且跌倒后5%~15%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并发症,最严重的损伤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后期寿命会减少10%~15%,且生活质量也显著下降,约1/4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可在6个月内死亡。本研究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所发生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对策,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护理部共发生住院患者跌倒事件4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分析指标包括:(1)住院患者方面:发生跌倒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住科室、医学诊断、发生跌倒的时间、地点、患者发生跌倒后的后果。(2)护士方面:当班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跌倒患者共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77.9岁,50~60岁3例,60~70岁6例,70~80岁11例,80~90岁21例,>90岁2例。住院科室:内科12例,康复科10例,老年科15例,外科3例,五官科3例。跌倒发生时间:0~7时30分24例,7时31分~11时30分0例,11时31分~17时8例,17时1分~23时59分11例。

    2.2  43例跌倒患者疾病类型  脑梗死14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4例,COPD 4例,胃癌1例,脑外伤1例,脑出血1例,晕厥待查1例,肾病综合征1例,脑膜瘤1例,乳房癌术后1例,倒睫毛术前1例,肛裂1例,双眼白内障术前1例,肱骨骨折1例,脑膜瘤1例。

    2.3  跌倒发生的地点  患者如厕前后跌倒12起,走廊内跌倒8起,功能锻炼跌倒7起,变换体位时跌倒5起,病室内行走跌倒4起,地面潮湿跌倒2起,外出跌倒2起,体力不支跌倒3起。

    2.4  患者发生跌倒的后果  各类骨折20例:左髋骨骨折1例,左胫骨外侧骨折1例,肘关节骨折1例,右手指关节骨折1例,锁骨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6例,肋骨骨折2例,腰椎骨折2例,肩峰骨折1例,肱骨骨折2例,骨折可疑1例;头部擦伤伴血肿9例;各类擦伤及淤青7例。

    2.5  当班护士的基本情况  年龄:<20岁1人,21~25岁18人,26~30岁10人,31~35岁4人,36~40岁10人;工作年限:<2年1人,2~5年15人,6~10年13人,11~15年3人,16~20年11人;技术职称:护士18人,护师12人,主管护师13人。

    3  讨论

    3.1  年龄  本组70~90岁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比例明显高于60~69岁的患者,这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随着增龄逐步衰退导致平衡各方面功能下降,而易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跌倒,与郝燕萍等[3]对384例老年人跌倒的研究一致。有研究报道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为40.2%,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长期生活在养老机构的老人跌倒发生率则高达50%[4]。

    3.2  疾病因素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常导致患者机体虚弱,反应迟钝。本组43例中脑梗死后患者由于偏瘫肢体无力、大脑锥体束受损出现平衡失调、步态不稳而致跌倒发生率较其他疾病明显高(43%);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发生率占20%。

    3.3  发生时间  17时1分~23时59分11例,0时~7时30分24例,晚上至清晨护理人力相对不足时段跌倒发生率明显增高。

    3.4  药物因素  本次调查中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占82%,老年人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经常服用的药物中,如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糖药、利尿药、血管扩张剂等,有些可使反映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有些可导致低血糖、低血压,进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

    3.5  环境因素  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偶有路面不平、光线较暗、地面积水积液时,稍不慎就易跌倒;环境中防护设施不全、高危患者的病床未加用床栏或有护栏未拉上、床铺过高或无陪护均增加了跌倒的可能性。跌倒最易发生在床边和厕所,由于起床时发生一过性眩晕或视物不清、站立不稳而跌倒,如厕时因地面湿滑而跌倒。

    3.6  感觉功能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中枢处理能力下降,感觉到的信息就会简化、削弱,反应时间会增加,环境突然改变不能及时做出适宜的动作而跌倒。

    3.7  患者对跌倒风险的认识不足  患者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家属、护士和护工,对所有事情都勉强为之而造成跌倒。

    4  预防对策

    4.1  实施跌倒高危评估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护士对其入院评估的同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患者。根据评分分值进行预报,制定安全计划,护士长实施监控。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危险因子的评估,能全面而有效地减少跌倒预防的盲目性和被动性[1]。

    4.2  对跌倒高危患者加强安全管理  (1)在床尾悬挂红色警示预防跌倒标志,警示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在该患者活动时能给予协助或警告,高危患者列入重点交班内容,严格交班。(2)对有跌倒史患者要详细询问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致伤程度、有否使用过易致跌倒的药物等,重点预防,必要时专人看护。(3)对高危患者加强巡视,巡视中加强生活护理,及时提供患者生活所需,指导患者重视床边呼叫铃的使用。(4)对昏迷、烦躁、偏瘫、年老体弱患者安装床栏,必要时加安全带及安全背心,运送患者时需要安全带,安排高危患者临近护士站的病房,以方便观察,提供必要的帮助。

    4.3  建立适合老年人特定的生活环境  布局合理、安全,入室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灯光直射,最好有夜间灯且电源容易触及。地面应平坦,保持干燥。物品放置有序,通道无障碍物。走廊、楼梯、厕所和浴室要设扶手,特别是在意外发生而周围又无人扶时,扶手对于保持身体平衡能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

    4.4  加强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宣教  护理人员应向高危患者及陪护人员讲授跌倒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使患者认识到跌倒的危害性,教会患者及陪护人员识别跌倒危险因素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使用增加患者跌倒危险的药物时,用前应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可能出现的反应。如对服用镇静剂、安眠药的患者,告知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对服用降压药、抗精神病药等可能致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时,嘱其缓慢改变体位,起床时可在床上先坐一会儿再起床。

    4.5  加强夜间巡视,增加薄弱时段的人力资源  针对子夜至凌晨为跌倒高发,护士应提高工作主动性,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4.6  心理干预  老年患者因内在及外在因素,常产生焦虑、沮丧、自卑等负性心理,部分老年人因曾经跌倒或险些跌倒而对做某种运动失去信心,这样不仅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而且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针对其不良心理状态,护士要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心理上给予疏导、支持、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活动,减少生活依赖性。

    4.7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增强肌力、肌肉的柔韧性、步态的稳定性、保持平衡能力、增加灵活性、减少反应时间,是一种预防跌倒的最简便安全、迅速有效、并能被广泛接受的方法。而且其他各种形式的负重活动,即使是如站立、行走等日常活动对保持肌肉骨骼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

    5  小结

    对住院患者实施高危评估,高危患者予警示标识,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并在薄弱时段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有效的预防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内涵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上海护理,2005,5(3):1-3.

2 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5,5(5):56-58.

3 郝燕萍,刘雪琴,靳海如.老年人跌倒致伤情况分析.护理研究,2006,20(8):2018.4 王秀华,莘德珠,陈海波,等.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2):78.


作者单位:上海,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作者: 罗朝晖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