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7期

P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心血管内科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1],近年来正逐步被引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是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心血管内科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1],近年来正逐步被引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是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型、实用型护理人才。3+2专升本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心血管内科学基础知识,所以对“问题”的设计、理解、解决等均有一定的能力,开展PBL教学有一定的条件。我们在2007级专升本学生临床授课中,从分析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及尚需获得的知识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开展了PBL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是PBL教学的典型模式[2]。按照该教学法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我科的护理教学现状,充分考虑学生对医学护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开展了心血管内科的PBL临床护理教学。以下是我们开展PBL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1  问题设计  心血管疾病护理在内科护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知识更新快,要求学生具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水平不拘泥于传统教材。教师基于典型的、综合程度较高的真实病例进行PBL教学问题的设计,如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选取了如下病例,并设计了与治疗护理过程同步推进的以下问题。患者,男67岁,持续性胸骨后剧痛2 h入院,入院后10 min突然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立即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复律成功后予尿激酶加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

    急救阶段:急性心肌梗死中出现的所谓“警告性心律失常”指的是哪些?电除颤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什么?溶栓后何时血管再通成功?有哪些表现?输液泵泵入硝酸甘油时护理和观察要点是什么?如何做好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饮食护理?病情稳定阶段:如何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如何指导和监测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出院指导阶段:如何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食物有哪些?

    1.2  小组学习  每组3+2专升本学生为5名,在进行PBL教学实践前首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在PBL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专题培训。学生根据选题首先提出问题,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哪些心律失常?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心律失常?哪些心律失常是致命的心律失常?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知识哪些已掌握,哪些知识还需查找。最后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并制定小组学习计划。学生利用检索工具查阅有关资料,包括参考书及文献,指导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帮助。如:如何使用检索工具,哪些文献可参考,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PBL教学过程。

    1.3  小组讨论  在同学们进行了一定的自学,查阅相关资料后由学生自行组织讨论,每次1 h。辅导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有效的引导。讨论前小组轮流选定主持者和记录者,主持者负责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把握讨论内容不偏离主题。而记录者负责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问题中的信息、学生们的想法和假设以及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和活动计划。小组成员陈述自学的相关知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4  交流总结  在学生进行了充分自学,查阅相关书籍及小组讨论以后,对所作工作认真总结。以幻灯形式,派1名代表在科内护理教学讲课中做总结发言,汇报小组的学习结果。最后教师就独立学习、小组协作以及问题的解决分别作出总结和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下一步要求。

    2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生临床护理教学的体会

  心血管内科3+2专升本学生临床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学生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同时随临床治疗护理的进展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证实本组学生及指导教师均从中受益。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逻辑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3],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在我们教学实践过程中相继进行的7次PBL教学方式评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一开始对PBL的陌生到逐渐了解到最后认可的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在这样的学习中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锻炼。PBL教学法也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在PBL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PBL教学法对指导教师也是一个督促,教师必须精心查找资料,选择病例,设计问题;为能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必须掌握问题的相关知识,并准备学生的提问,这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可提高教师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  3+2专升本学生临床PBL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学生的PBL教学不应拘泥于传统理论,要充分考虑到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由此设计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且问题的难度要适中[4]。这样的问题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习者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但太难、太复杂或太简单的问题,都会抑制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产生消极影响。问题应该是实际的,非常接近真实情景的。学习知识的情境马上就在逐步深入护理中转化为应用知识的情境,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理论、抢救措施、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健康教育指导知识。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PBL中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必须赋予他们对自己学习和教育的责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5]。学生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性。小组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承担责任和任务,小组成员各自分配一定的认知工作,彼此在知识建构上紧密相连、相互协作。在这里,学习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小组内的合作具有实质性的作用,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具有赏识和包容学习同伴的精神。教师在PBL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提供学习材料及信息检索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故要求老师除平时注重各方面的知识积累、不断更新知识的结构、扎实掌握心血管内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外,更应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在讨论中既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驾驭局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深入讨论;提出新问题,及时纠偏;或提醒学生调整目标;协助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计划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Bloom B.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I cognitive domain.London:Longman,1956,189.

2 Kwan CY.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medical pharmaco logy.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2002,366(1):10-17.

3 巫相宏.PBL教学法在内科循环系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102-103.

4 臧伟进,孔珊珊.PBL在心血管药理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5):5-6.

5 刘璐,古继宝.PBL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教育与现代化,2004,2:40-44.

6 胡君娥,黄振元,丁永艳.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临床实践与思考.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81-83.

(本文编辑:李晓言)


作者单位:530001 广西,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内一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