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0期

碘[131Ⅰ]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肝癌术后患者的管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讨论行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防护。方法使用德国LB-123多功能辐射探测仪,监测62例行碘[131Ⅰ]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肝癌术后患者不同部位的辐射剂量,通过比较四天的监测结果,总结患者的防护措施。结论介入术后放射性核素131Ⅰ主要浓聚在肝区。【关键词】碘131Ⅰ美妥昔单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讨论行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防护。方法 使用德国LB-123多功能辐射探测仪,监测62例行碘[131Ⅰ]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肝癌术后患者不同部位的辐射剂量,通过比较四天的监测结果,总结患者的防护措施。结果 辐射剂量以肝区最高,其次为甲状腺、股动脉穿刺部位和性腺。结论 介入术后放射性核素131Ⅰ主要浓聚在肝区;要重视对甲状腺及性腺的保护;股动脉穿刺部位容易沾染带射线的药液,需加强护理,减少辐射损伤。

【关键词】  碘131Ⅰ美妥昔单抗 介入术后 防护

    肝细胞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就病死率而言,已位居第三位,发展较快,患者就症时往往已属中晚期。采用肝动脉灌注介入术(TACE)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免疫靶向内照射治疗日益成熟,碘[131Ⅰ]美妥昔单抗就是运用于肝癌的一种新型放射免疫治疗药物。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解放军第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对62例肝癌患者进行了碘[131Ⅰ]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对术后不同时间内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放射线浓度监测,据此总结术后护理防护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我院共使用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2例。其中男57例,女5例;年龄27~79 岁,中位年龄53岁。接受一次治疗者49例,接受2次治疗者9例,接受3次治疗者3例,接受4次治疗者1例。

    1.2  手术简介  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达肝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动脉后注入碘[131Ⅰ]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按0.75 m Ci/kg进行标记,生理盐水 15 ml+药物原液解冻后约4 ml,5~10 min 内完成注射,再用0.9%生理盐水10 ml冲管,确保治疗药物全部进入。

    1.3  监测仪器  德国LB-123多功能辐射探测仪。

    1.4  监测方法  使用德国LB-123多功能辐射探测仪对62例碘[131Ⅰ]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甲状腺、睾丸、卵巢、左右腹股沟、头部及双腿分别进行放射线浓度的监测,连续监测5次,分别为术后返回防护病室,术后24 h、48 h、72 h及96 h。

    1.5  统计学处理  收集资料后,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见表1。表1  碘[131Ⅰ]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患者放射线浓度测试统计结果 结果显示,碘[131Ⅰ]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术后主要在肝部浓聚,其他依次为甲状腺,右腹股沟,左腹股沟,睾丸卵巢,头部,右膝,左膝,右脚,左脚。

    3  讨论

    3.1  肝区放射线监测值最高,说明药物与肝细胞结合良好  碘[131Ⅰ]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是国内第一个用于原发性肝癌(肝细胞肝癌)的放射免疫药物。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特异结合,将放射性碘[131Ⅰ]带到肝癌细胞表面。抗体能封闭、拮抗并摧毁肝癌靶抗原HAb 18 G/CD147分子位点阻止肝癌扩散和转移,并在肝癌病灶局部形成放射性药物的浓聚,达到治疗目的。选择介入给药目的是直接将药物送到靶器官,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术后7天患者行ECT检查结果同样提示在肝区肿瘤部位浓聚良好。在运送患者回防护病房以及术后护理过程中,要避免靠近患者肝区,即使术后4天核素经过衰变仍有较高数值。

    3.2  甲状腺监测值高,要给予充分保护  不同种类细胞以及由不同种类细胞构成的性质各异的器官对射线的敏感性有很大区别,同时还受到多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修饰,即使同一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其辐射敏感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甲状腺有吸收碘的能力,我们饮食中的碘80%被甲状腺所摄取。而放射性碘[131Ⅰ]与碘有同样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即使通过肝动脉注射,随着血液循环也会在甲状腺浓聚。因此要对甲状腺采取保护措施。术前3天开始服用复方碘(Lugol氏)液封闭甲状腺,0.5 ml/次,每日 3次,连续 10 天。Lugol液可放在面包或馒头饼干上这样比较容易吃,并向患者做好术前和术后的宣教,说明其中的道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

    3.3  药物对性腺有损害,要告知患者知情同意  睾丸/卵巢的生殖细胞对辐射都很敏感,一定剂量的辐射照射可杀死生殖细胞,表现为生育力障碍,其损伤程度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睾丸受到0.15Gy照射后,可使精子数量减少,引起暂时性丧失生育能力,经过数周到数月的不育期后仍可恢复。受1 Gy射线照射可持续一年之久的无精子状态[2]。从表1中可以看出,术后在睾丸/卵巢处测得的最高值为318 μSv/h,相当于0.318 Gy,因此对睾丸/卵巢的损害是存在的。因此,在使用该药物前,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充分知情,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恰当的选择。

    3.4  穿刺部位保护  放射性碘[131Ⅰ]物理半衰期为8.04天[3],主要发射β射线。 射线存在轫致辐射[4],虽穿透力小,但易被组织的皮层吸收,引起皮肤黏膜的损害。左(右)腹股沟是介入操作时的穿刺部位,药液易沾染,从测量结果进一步证实微量药液残留的事实。护士在操作结束后给患者绑扎绷带时,要加强防护意识,动作轻快、熟练,避免局部出血。拆除的绷带按照放射性废物处理。局部皮肤在拆除绷带后用温水冲洗,加用普通肥皂擦洗皮肤纹理处。不宜使用过热的水和硬毛刷去污,以防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出血危险,造成放射性核素吸收增加。

    3.5  其他部位  碘[131Ⅰ]美妥昔单抗注射液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术前应指导患者使用坐便器,尤其是男性患者小便时也要求坐位小便,防止小便溅出沾染到卫生间地面,并用水反复冲洗厕所,禁止随意排泄污染环境。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多饮水,多排尿,促进药物的排泄,减少放射性核素在直肠和膀胱的蓄积,进而造成放射性损伤。

 

【参考文献】
  1 杨建设.李文建.肿瘤放射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向.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5(13):1187.

2 刘保昌.实用医学辐射防护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69.

3 蒋宁一.肿瘤核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0-392.


作者单位:510602 广东广州,解放军第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