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1期

建立前馈控制机制 提高静脉输液安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前馈控制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前馈控制机制,规范静脉输液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静脉输液知识培训与考核,培养静脉输液专业护士,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静脉输液并发症减少,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前馈控制是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索前馈控制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前馈控制机制,规范静脉输液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静脉输液知识培训与考核,培养静脉输液专业护士,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 静脉输液并发症减少,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结论 前馈控制是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可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

【关键词】  前馈控制;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前馈控制[1]是面向未来的控制,在管理学中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控制,它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来实现控制的目的,是一种“事前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随着疾病谱的复杂化、医嘱给药形式的多样化,静脉输液作为常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出现了穿刺方式多、留置时间长的情况。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时,输液风险客观存在。部分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静脉炎、药物外渗等,不但给患者增加痛苦,还会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静脉输液操作,减少护理投诉,我院成立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前馈控制机制,通过一系列前馈控制措施,有效规避了静脉输液风险,提高了输液的安全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建立前馈控制机制

  1.1 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 我院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牵头,1名担任四川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的总护士长兼任组长,下设2名副组长,15名组员,分管内科系、外科系和干部病房全院各护理单元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副组长和组员均为临床一线护士长,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熟悉临床输液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质量监控能力和专业奉献精神,致力于医院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将管理的管理人员分成3个职能组,每组6人组成,明确各组职责,包括:(1)质量组:负责临床输液相关信息收集、分析与整改,定期质量检查;(2)技术组:制定临床输液操作流程,负责技术培训与考核,输液技术的提高与改进。(3)科研组:负责护士输液理论培训与考

  核,建立题库,建立学分档案,开展科研并组织学术交流。

  1.2 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经护理部批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完善一系列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作为我院静脉输液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文件在全院执行并实施质量监控。包括:(1)外周静脉输液管理;(2)PICC置管与维护;(3)中心静脉输液维护;(4)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处理预案;(5)各病区静脉输液工作量及高渗性、刺激性发泡剂化疗药物输液方式传报(6)静脉输液护理文书记录规定;(7)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等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1.3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经静脉输液安全小组论证,制定了静脉输液外周留置、PICC置管及维护、中心静脉维护以及股静脉置管与维护等6项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录制了各项静脉输液操作标准化光盘发放给每个科室。这些实用的输液方法和技术,将前馈控制落实到操作层面,发挥前馈控制特有的作用。

  1.4 静脉输液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 参照美国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对静脉输液小组人员实施培训与考核,并建立培训档案。理论培训主要包括:(1)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2)液体和电解质平衡;(3)药理学;(4)感染控制;(5)儿科输液;(6)输血治疗;(7)抗肿瘤和生物治疗;(8)胃肠外营养;(9)质效提高等9个方面。技能培训主要包括:(1)患者的沟通、宣教与护理;(2)文书记录;(3)感染控制;(4)职业安全防护;(5)穿刺部位的选择与维护;(6)输液工具的选择与应用;(7)并发症预防;(8)新技术应用[3]等。培训方式与评价:每季度在全院范围内举办理论讲座或操作示范一次,要求小组人员参加并进行学分登记。全院各护理单元每月组织1次外周留置针和PICC模拟与实体输液技能操作。通过输液相关知识竞赛、留置针技术操作大比武,评选安全静脉输液标兵护士。去年我院两名静疗护士参加成都军区护理技术操作大比武,分别获得静脉输液一、二等奖。

  2 控制方法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对输液质量的控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设计了“静脉输液工作量及高渗性、强刺激性发泡剂化疗药物输注方式传报表”,“静脉炎、静脉渗出、外渗传报表”,“PICC置管与维护传报表”,“输液工具问题报告表”和“护士针刺伤上报表”,要求各个科室按要求详细登记和传报。(2)质量组每月根据各个科室的传报表汇总统计分析,向全院通报各个病区静脉输液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改进措施。(3)对临床高渗、刺激性化疗药物输入方式加以控制,做出高渗、刺激性化疗药物仅能从中心静脉输入的规定,使化疗药物、高营养药物的输入方式合理率从原来的70%、45%均上升至100%,这种前馈控制纠偏措施降低了此类药物并发症的发生。

  3 评价指标

  包括患者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率、化疗药物输入方式合理率、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肠外营养药物输入方式合理率、外周静脉渗出和外渗发生率。其中,判断发生静脉炎和静脉外渗以及如何选择合理的药物输液方式,均是依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制定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的规定[4],要求静脉炎的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不采用头皮钢针和长度短于7.5 cm的套管针从外周静脉输注发泡性、刺激性化疗药物和肠外营养输液治疗。

  4 讨论

  前馈控制是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它是运用不断获得的最新的可靠信息加以预测,并将期望的管理目标同预测的结果加以对照,在出现问题的临界点之前就发现问题,事先制定纠偏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传统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注重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强调护士要加强巡视,观察有无液体渗出和对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同期控制是对正在进行的各种具体工作方法和过程进行恰当的指导、监督和纠正,是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对环节质量的控制。反馈控制则是根据最终结果产生的偏差来指导将来的行动。在临床实施中我们发现反馈控制虽然具有确定性和实在性的优势,但同时也因其具有被动性和时效性差的缺陷致使控制失效。而前馈控制在管理学中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控制,它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来实现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预防性控制”,我们根据在静脉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危机而制定应对预案,一旦危机出现便根据事先准备好的预案去应对。通过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完善的输液管理制度和制定各项急救预案,使每班每个护士每个操作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性。同时,培训护士如何选择合理的输液安全方式,如何正确使用输液工具,如何采用必要的告知与签字制度,知情同意制度来降低护患矛盾等,通过一系列前馈控制措施有效规避了输液风险,提高了输液的安全质量。

  5 小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基础护理操作中用得最多的技术,也是最容易发生护患纠纷和护理风险的治疗环节,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静脉输液护理人员专业化的模式已经形成,这有利于对输液领域各种问题认识的深化,是输液护理发展的需求。我院通过建立前馈控制机制,成立静脉输液安全小组,规范静脉输液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静脉输液知识培训与考核,培养静脉输液专业护士,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前馈控制是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可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6-98.

  2 Paula I,Irene L.Peripheral intravenous therapy:key risks and implcations for practice.Nursing Standard,2005,46(19):55-64.

  3 赵林芳,冯金娥,钟泰迪,等.我院深静脉置管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33-234.

  4 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Infus Nurs,2006,29:37-68.

  

作者: 卢敏,牛素桃,张敏丽,宋 敏,王画鸽,喻 虹,王红梅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