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7期

静脉滴注缩宫素催产引产158例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缩宫素催产、引产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本院2010年1-12月间158例产妇行缩宫素催产、引产的护理经过,观察静滴缩宫素与产程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158例产妇在使用缩宫素后顺产151例,7例在使用缩宫素时有宫缩,但停用缩宫素后宫缩减慢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视为催产、引产失败,采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缩宫素催产、引产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和总结本院2010年1-12月间158例产妇行缩宫素催产、引产的护理经过,观察静滴缩宫素与产程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 158例产妇在使用缩宫素后顺产151例,7例在使用缩宫素时有宫缩,但停用缩宫素后宫缩减慢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视为催产、引产失败,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结论 严格掌握缩宫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胎心音、宫缩、宫口、先露高低,预防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缩宫素;引产;护理

  2010年1-12月本科入住产妇1420例,其中采取静脉滴注缩宫素催产者158例,其中151例顺利分娩,7例停用缩宫素后出现宫缩减弱或胎儿宫内窒息,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均无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8例产妇均为单胎头位,经产妇46例,初产妇112例;足月妊娠134例,过期妊娠24例,平均孕期39+4周;年龄最小22岁,最大33岁,平均27.5岁。均无头盆不称、胎盘早剥、脐带脱垂、产道阻塞、剖宫产等病史。

  1.2 催产原因

  无宫缩21例,原发性宫缩乏力43例,继发性宫缩乏力 94例。

  1.3 方法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缩宫素2.5U,开始以每分钟8滴即5mU/min静脉滴注,根据宫缩和胎心情况调整滴速,每隔15~20min调整1次,但每分钟滴速不超过25滴。若连续滴注2天,每日缩宫素总量5U,仍未临产者,视为缩宫素引产失败。

  1.4 结果

  158例采取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者,除7例停用缩宫素后即宫缩减慢或出现胎儿宫内窒息,改选剖宫产结束分娩外,另151例均经阴道顺利分娩,无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静脉滴注给药的护理

  为了便于控制输液速度,静脉穿刺成功后,采取输液泵调整好滴数,然后向输液瓶内加入缩宫素摇匀,继续静脉滴注。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产程,根据宫缩强度、宫口开大程度决定是否减慢、停止或加快给药速度。

  2.2 产程观察及护理

  2.2.1 严密观察子宫收缩

  采用手摸法和胎儿监护仪宫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宫缩。严密观察宫缩强度和胎心率情况,若10min内出现3次宫缩,每次宫缩出现30~60s,子宫收缩压力达50~60mmHg,伴有宫口扩张,视为有效。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子宫痉挛性收缩或病理性缩复环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指导产妇深呼吸,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迅速作出相应处理。

  2.2.2 做好胎儿监护

  使用胎心监护仪持续观察胎心变化,若胎心超过160次/min或<120次/min或不规律,提示胎儿窘迫现象,立即查找原因处理。胎膜破裂者羊水流出易发生脐带脱垂等并发症,故破膜后应立即听取胎心音,并观察羊水性质、量、颜色或是否混有胎粪,发现羊水粪染,表明胎儿宫内缺氧,应立即给予吸氧,嘱孕妇左侧卧位同时根据胎心率、胎心波形等进行综合判断,短时间内不能从阴道分娩或阴道助产分娩者,立即停止引产和催产,报告医生,及早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2.2.3 观察产程进展

  子宫颈口的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是决定能否从阴道分娩的重要观察指标。待宫缩规律后,每小时进行肛诊检查1次,了解宫口开大情况,发现有宫颈水肿,根据医嘱给予妥善处理,发现头盆不称者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2.3 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精神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其已成为影响产妇分娩发动的第4大原因之一[1],所以在分娩过程做好心理护理相当重要。158例使用缩宫素引产和催产的孕妇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加之宫缩紧频时腹痛难忍,个别人精神较紧张甚至出现恐惧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助产。本在静滴缩宫素的过程中,向产妇耐心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做深呼吸或用手轻揉下腹部,以减轻不适感。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深吸气后屏气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宫缩间歇时放松休息,使全身肌肉放松,保证产程顺利进行。同时做好生活护理,鼓励产妇多进食,协助喂饭、喂水,以增加能量,保证引产或催产成功。晚期引产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最常用的手段之一[2]。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可以促进宫颈成熟,加快产程进展,但要严格掌握引产指征和操作规范,加强产程及胎儿情况观察,确保围产儿及孕产妇安全。

【参考文献】
   1 邝贺玲.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55.

  2 王泽华.妇产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

  

作者: 张秀秀作者单位:014100 内蒙古包头,包头市土默特右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