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23期

脑梗死后高渗性脱水1例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高渗性脱水。护理高渗性脱水多为各种疾病引起的水摄入障碍或水分排出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使细胞内液进入细胞外液而致细胞内脱水,致使机体失水大于失钠,导致高钠血症。2011年3月,本科收治了1例脑梗死后因进食及饮水量减少致高渗性脱水昏迷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神志清楚,脱水症状得到改......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脑梗死;高渗性脱水;护理

  高渗性脱水多为各种疾病引起的水摄入障碍或水分排出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使细胞内液进入细胞外液而致细胞内脱水,致使机体失水大于失钠,导致高钠血症。严重者可致躁狂、幻觉、昏迷,甚至死亡。2011年3月,本科收治了1例脑梗死后因进食及饮水量减少致高渗性脱水昏迷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神志清楚,脱水症状得到改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88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6年,昏迷6h于2011年3月3日入院。患者6年前脑梗死后致假性球麻痹,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后呛咳,一直进食半流质,近几日嗜睡,进食及饮水量减少,2h前呼之不应。入院查体:T 37.5℃,P 58次/min,R 26次/min,BP 154/84mmHg,电解质 Na+ 170.9mmol/L,Cl- 144.2mmol/L,Cr 128.4μmol/L,BUN 9.59mmol/L,血气分析示氧分压88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腔隙性梗塞,右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入院后予鼻饲及静脉补液治疗。至3月7日,测Na+ 145.6mmol/L,Cl- 110.4mmol/L,3月8日测Na+ 137.9mmol/L,Cl-98.8mmol/L,患者意识清楚,能经口进食。

  2 护理

  2.1 补液护理

  高渗性脱水患者补液的目的是迅速补充血容量和纠正高渗状态。补液首选的途径是口服或胃肠营养管内输入,其次是静脉输入。估计补充已丧失液体量有两种方法:(1)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按体重百分比的丧失来估计。每丧失体重的1 %,补液量约为400~500ml。(2)根据测得的血Na+浓度来计算。 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mmol)-血钠正常值(mmol)]×体重(kg)×4。 当日先给补水量的一半,即1.2L,另一半在次日补给,此外,还应补给当日需要量。 补液时需注意,虽血Na+升高,但因缺水,使血液浓缩,实际上,体内总钠量还是减少的,在补水同时应适当补钠,以纠正缺钠。如同时有缺钾纠正时,应在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以免引起血钾过高[1]。该患者吞咽困难并昏迷,及时予以鼻饲,胃管内注入流质200ml/次,每2~3h 1次,鼻饲时将床头摇高,患者取半卧位,以防液体反流。其余部分液体经静脉输入,可补充5%葡萄糖液,5%葡萄糖氯化钠液或0.9%氯化钠液。

  2.2 病情观察

  每30min巡视病房1次,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口唇黏膜及皮肤湿润度。意识的观察常通过询问、呼唤患者及检查压眶反射、吞咽反射进行。患者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腋窝和腹股沟等处皮肤也干燥,捏起患者胫前皮肤时很容易形成皱折,放开时恢复慢,则提示有高渗性脱水征象。患者躁动不安时,予约束带固定四肢,防止发生自伤等并发症。准确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出入量,正确及时采取血标本,了解电解质、肾功能的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2.3 基础护理

  予卧气垫床,每2h更换卧位1次,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翻身时妥善安置鼻饲管、吸氧管以及心电导联线等,防止压于皮肤之下,指导家属选择棉质柔软宽松的衣服,认真执行晨晚间护理,每日予温水擦脸、洗脚,每2~3天行床上擦浴1次,少用碱性肥皂,并涂以润肤霜。每日2次口腔护理及会阴护理。吸痰、膀胱冲洗等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吸引器按时消毒。

  2.4 心理护理

  神志清楚患者,护士主动与其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早期发现及大量饮水的重要性,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患者系高龄离休,基础疾病较多,家属期望值较高,与家属反复沟通疾病的危险性及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使其配合医护人员执行治疗和护理措施,给患者多方面的支持。

  2.5 吞咽功能康复护理

  通过间接、直接吞咽训练,能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2.5.1 间接吞咽训练[2] 对于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必须进行口、咽、面、舌、颈部肌肉群功能训练,每次持续20~30min,每日3次;第一,面部训练:示意患者行吸吮动作,继而做张口-吸气-闭口-鼓腮-吐气-伸舌训练和面部按摩,促进颊部肌肉和口轮匝肌的收缩功能。第二,咽部冷刺激和吞咽动作训练:用棉棒蘸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反复多次,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刺激咽反射。第三,唇舌肌肉训练:伸舌并且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运动,同时进行唇肌和咀嚼肌肉按摩。第四,声门上吞咽训练:让患者深吸气、憋住,然后慢慢咽唾液,再呼气,最后咳嗽。第五,颈部肌肉活动可协助舌和喉部的运动,利用颈部屈伸活动有助于患者引起咽下反射,喉头抬高,可防止误吸。

  2.5.2 直接吞咽训练[3]

  在间接训练的基础上,一般情况下患者便出现吞咽功能,即可开始直接吞咽训练。第一,体位:进食时取半坐位,头部不可低下或后仰,这样可以保证咽部最大限度地扩大,使食物顺利进入并且可以防止误吸。第二,食物选择:应该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误咽的食物(煮烂剁碎的食物最易吞咽,糊状食物最不易吸入气管,而纯液体、稀汤最易呛入气管),为补充水分,饮水时不应该加糖或奶,最好使用调羹,不要用吸管。每次进食后轻咳数声,进食时多做几次吞咽动作,用力吞咽食物使其通过咽部。第三,进食量:先以少量(2~3ml)试进食,此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的具体情况逐次递加进食量。该患者舌头不能把食物送进口腔深处,应该用调羹将食物送至舌根处,以便于患者吞咽。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容易引起水分摄入不足,导致高渗性脱水,家属应该了解相关知识,以及时住院诊治,采用胃肠补液与静脉补液相结合,保证了液体的充分摄入,并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皮肤脱水情况及出入量,为治疗提供依据,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梦樱,张旭.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

  2 杨锦媚,潘惠珍,李桂萍.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6,40(6):464-465.

  3 倪淑云,于涉玲,张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15-16.

  

作者: 李红岩作者单位:225000 江苏扬州,扬州市东方医院VIP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