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7期

PICC管的维护及院外带管的指导基层医院护理新进展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指导PICC是一种长度从45~60cm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腋静脉)穿刺末端放置于上腔静脉可长期留置的一种导管,它专门为需要进行中长期(5天以上)静脉治疗的患者所设计,其主要适应证为缺少外周静脉倾向的患者,特别适合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中长期和间歇化疗治疗和营养支持。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PICC管;维护;院外带管;指导

  PICC是一种长度从45~60cm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腋静脉)穿刺末端放置于上腔静脉可长期留置的一种导管,它专门为需要进行中长期(5天以上)静脉治疗的患者所设计,其主要适应证为缺少外周静脉倾向的患者,特别适合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中长期和间歇化疗治疗和营养支持。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及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它的特点是适用广泛、使用方便、维护简便、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经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PICC成本高,如置管失败,或置管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在县级医院由于经济原因以及技术力量的悬殊,还未进行广泛的应用与实践操作,主要是对于从上级单位带至本院继续长期治疗、化疗、肠外营养等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与健康指导,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就PICC的维护与院外带管指导做简要介绍。

  1更换敷贴

  1.1注意事项(1)管置后24h应更换敷料。之后纱布敷料每72h更换1次,透明敷料每7天更换1次。汗液浸湿敷料后需及时更换。病人入院时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淤血等异常情况,根据换药后注明的日期、时间进行更换。更换敷料时,应洗手,从下往上揭除,如敷料上粘有输液胶布时,应先用75%酒精沾湿胶布,使其于导管分离,防止揭敷料和胶布时导管脱出。(2)应每班认真交接班,观察敷贴有无潮湿、松脱或者卷边,应及时更换。(3)每1~2周次更换正压接头和肝素帽。(4)更换敷贴时应注意沿导管的方向由下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拔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感染的征象。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皮肤,从正反方向各消毒3次,同时注意晾干后方可敷上胶贴,以免影响敷贴粘度。(5)颈内静脉置管由于静脉活动度大,易使导管打折或拉出,而且易出汗,使敷贴粘固不牢,随时发现给予更换,并且消毒皮肤。

  1.2感染的防治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后局部血迹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干净后,用碘伏消毒。输液环路每24h更换1次,输血制品后需立即更换。更换敷料时需注意导管周围皮肤的消毒,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无菌环境。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局部红肿热胀、化脓等,拔出导管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局部换药,根据药敏结果,全身抗感染治疗。

  2冲管及封管

  每次在输液、输血、输血制品、TPM结束后,用10~2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脉冲方式注入,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使等渗盐水形成多个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冲管及封管剩余最后1ml液体时,一次性注入,边推注活塞边撤注射器,确保导管内完全是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治疗间歇期每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1次。

  3防止导管脱出

  固定导管一定要标准建议采用“S”型固定;换膜时小心在导管针座处向上方掀起贴膜,遇狂躁病人时缝合固定。 对导管插入深度进行记录,每天交接班;给患者做护理及治疗时,避免牵拉导管,嘱咐患者勿做剧烈的手臂运动,以防止导管脱出。

  4导管堵塞的处理

  如输液不畅,先仔细检查导管的体外段是否打折、扭曲,使其保持顺畅即可。若为血栓形成,堵塞导管,可采用回抽法或采用肝素或尿激酶溶栓法,使导管通畅。

  5静脉炎的护理

  发生静脉炎后,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也可外敷如意金黄散,每日3次。如3天内症状不缓解,则拔除PICC管。拔管后停止从此部位输液,继续以上处理。

  6院外带管指导

  出院前嘱咐患者置管侧上肢避免持重物,勿做剧烈运动。禁止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注意观察针眼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如有异常及时复诊。导管使用过程中允许病人采用淋浴的方式洗澡,但洗澡前应请护理人员用大规模的贴膜将导管固定器和可来福接头全部贴住,以防止水渗进引起感染。穿刺点出现局部感染后只需加强局部换药,必要时可以应用抗生素,不需要拔管。置管侧敷料避免与水接触,若有浸湿,及时更换敷料。告知患者及家属体外导管的长度、封管及更换敷料的日期,及时来院处理。

  7拔管护理

  当治疗结束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及时拔管。拔管前向患者讲明操作过程,嘱其全身放松。患者取仰卧位,外展穿刺侧上肢,在患者做深呼气动作时缓慢拔出导管,如有阻力,停止拔管,热敷20~30min后再拔管。拔管后检查导管是否完整,按压穿刺点5min以上,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胶布固定24h。嘱患者拔管后24h内减少穿刺肢体活动,以防出血。总之,PICC的临床应用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化疗药物外渗的后顾之忧及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方便输入各种药物,但也有各种并发症的可能。因此,要求护理中操作者需要在PICC的应用领域中不断实践、研究如何进行维护和有效地防治并发症的发生,使其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作者: 吉成梅作者单位:810700 青海乐都,乐都县人民医院急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