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纳洛酮抢救高原昏迷64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高原昏迷(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我院地处海拔约3900m之后藏地区,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应用盐酸纳洛酮抢救了64例高原脑水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入院前昏迷时间最短4h,最长72h,所有病例进入高原前均无颅脑疾......

点击显示 收起

  高原昏迷(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我院地处海拔约3900m之后藏地区,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应用盐酸纳洛酮抢救了64例高原脑水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均为急诊患者,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16~58岁,平均39.5岁。入院前昏迷时间最短4h,最长72h,所有病例进入高原前均无颅脑疾病史,根据病史、体检、X线胸片及心电图等检查,除外其它疾病,且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诊断标准 [1]  。

  1.2 发病前情况 (1)首次进藏52例,再次进藏12例;(2)12h内自成都乘机进藏至日喀则(海拔约3900m)54例,12h内自海拔3900m急进至海拔4900m以上地区10例;(3)进藏前或行进途中有受凉、疲劳或上呼吸道感染史;(4)进藏后24h内发病48例,24h~3d内发病16例;(5)以剧烈头痛、呼吸急促、恶心、厌食、乏力等为前驱症状。

  1.3 临床表现 6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意识障碍,其中深昏迷10例,浅昏迷14例,嗜睡21例,神志恍惚11例,谵妄8例;伴发热39例,伴大小便失禁45例,合并高原肺水肿30例。

  1.4 抢救措施 入院后即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利尿、脱水、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等处理,同时给予纳洛酮0.8mg静注,1次/6h,直至患者神志恢复。

   2 结果

  6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神志恢复时间最短0.5h,最长25h,平均6.5h;住院天数3~10d,平均住院天数5d,出院后随访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后遗症。

   3 讨论

  高原昏迷是急性高原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其发生率的高低,常与进驻高原的速度、海拔高度、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主要以受凉、上呼吸道感染、疲劳等为发病诱因。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较公认的是严重缺氧致脑细胞水肿、大脑高级中枢神经活动受严重抑制而致,发病急,预后不良,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抢救,病死率很高。有研究表明 [2]  ,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病理基础是血浆β-内啡肽、脑啡肽等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含量明显升高。正常状态下,这类物质对于调节神经精神、内分泌、睡眠觉醒以及呼吸、心血管功能等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在严重缺氧时,机体高度应激,使该类物质大量释放,进而加重中枢抑制。纳洛酮是近年来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 [3]  ,能竞争性地阻断并取代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解除阿片样内啡肽物质的中枢抑制作用,发挥保护大脑和解除中枢抑制的催醒作用,且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稳定血压、增加心输出量、维持各重要器官血供等作用。本组治疗结果表明,在高原昏迷患者中及早应用纳洛酮,发挥其良好的改善呼吸功能、催醒等作用,能显著提高其抢救成功率。纳洛酮在人血浆中半衰期为90min,安全范围大,可重复给药,本组观察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稿.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高原医学杂志,1996,6(1):11.

  2 Dirksen K,Wood Gt.Mechanism of naloxo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hock.A hypothesis,Cancer,1981,1:607.

  3 易春,黄鸣剑,张举连.纳洛酮临床应用.新医学,1996,27(5):265.
  
  (收稿日期:2004-06-09)     

  作者单位:857000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八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张玉舟 张罗勇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