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糖尿病性肠麻痹3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糖尿病性肠麻痹是糖尿病晚期的一种表现。治疗时,除加强糖尿病治疗、胃肠减压、支持治疗外,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纠正低血钾也很重要。我们于2005年3~5月之间,治疗糖尿病性肠麻痹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糖尿病患者3例,均为2型糖尿病,男2例,女1例。...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性肠麻痹是糖尿病晚期的一种表现。治疗时,除加强糖尿病治疗、胃肠减压、支持治疗外,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纠正低血钾也很重要。我们于2005年3~5月之间,治疗糖尿病性肠麻痹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糖尿病患者3例,均为2型糖尿病,男2例,女1例;年龄51~68岁,平均58.3岁,平均糖尿病史约6.3年。1例入院时有酮症,1例有神经病变,1例有肾病。入院时3例血糖均高于正常水平。1例入院前有腹泻、水样便史,余2例均无明显诱因;住院期间3例均出现上腹部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声,1例行腹透可见肠胀气及气液平面。有2例在入院时即有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的表现。实验室检查示:3例血钾低于正常。根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肠麻痹。给予胃复安肌注、补钾、支持性治疗、胰岛素疗法和胃肠减压后,肠麻痹症状消失,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后出院。

  2  讨论

  晚期糖尿病时,由于蛋白质的消耗,平滑肌纤维变细,收缩能力减退,消化腺功能减退,消化酶减少;胃肠神经变性,脂肪代谢障碍致胃肠动脉粥样硬化、肠道毒素吸收等,影响了消化道的血氧供应,加上电解质紊乱,均可导致肠麻痹的发生。

  上述患者在病程中均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现象,查体均发现肠鸣音明显减弱,甚至几乎听不到肠鸣音,有1例行腹透可见肠胀气及气液平面,1例胃镜下示胃瘫,无幽门梗阻。提示这些患者出现肠麻痹。

  糖尿病在病程中可因各种诱因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酮症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量失水现象,本组3例患者均未见明显腹泻失水现象。肠麻痹时,由于应激和饥饿,也可导致酮症,故单纯用酮症解释患者的症状尚不完全,而用肠麻痹解释更合理,更有说服力。

  低血钾时可出现肠蠕动减弱甚至麻痹,本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低血钾现象,似可解释肠麻痹。虽然本组患者均无腹泻等明显失钾情况存在,但糖尿病尤其是重症糖尿病,特别是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时,患者食欲明显减退,摄入钾量明显减少,多尿又导致钾的丢失,胰岛素治疗导致血钾向细胞内转移,均可能是低血钾的原因。如果这种推论存在,则即使是低血钾所致的肠麻痹,其根本原因还在糖尿病。

  作者单位: 133300 吉林珲春,珲春市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金明姬,申钢铁,金哲浩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