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7期

高原脑水肿64例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型,是人进入高原或急进至更高海拔地区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如不及时积极有效救治,病死率极高。我院驻地海拔约3900m,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护理难度大,笔者对近8年来我科救治的64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回顾,现报......

点击显示 收起

    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型,是人进入高原或急进至更高海拔地区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如不及时积极有效救治,病死率极高。我院驻地海拔约3900m,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护理难度大,笔者对近8年来我科救治的64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回顾,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均为急诊患者,其中男49例,女15例;汉族56例,回族8例,进藏旅游者44例,进藏工作者20例;初次进藏59例,再次进藏5例;年龄16~67岁,平均46.5岁;入院前昏迷时间最短3h,最长96h,平均16.5h。所有病例进入高原前均无颅脑疾病史,根据病史、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腰穿等检查,除外其他疾病,且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1)以受凉、疲劳或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58例,无诱因发病者6例;(2)以剧烈头痛、呼吸急促、恶心、厌食、乏力等为前驱症状;(3)6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意识障碍,其中深昏迷11例,浅昏迷16例,嗜睡30例,神志恍惚4例,谵妄3例;伴大小便失禁54例,伴四肢抽搐14例,伴肺部湿啰音38例;病理反射阳性3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6例。

    1.3  救治方法  入院后即给予面罩高流量(6~8L/min)吸氧、利尿、脱水、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处理,同时给予纳洛酮0.8~1.6mg静注,1次/6h,直至患者意识恢复。

    1.4  结果  除1例因院外昏迷时间长(96h),抢救无效死亡外,6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98.4%),意识恢复最短30min,最长29h,平均510min;住院天数3~12天,平均住院天数5.5天,出院后随访1个月,均未发现后遗症。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1)选择单独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半卧位卧床休息,降低机体氧耗量,并注意卧位的高低,既要保证大脑的血液供应,又要防止四肢血液回流太快导致肺、脑血液过度供应,加重脑水肿或诱发肺水肿;(3)持续高流量吸氧,以面罩吸氧方式为佳,氧流量6~8L/min,至病情好转后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流量2~4L/min,同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4)昏迷较重的患者禁食,意识转清或好转后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或流质饮食;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每日入量应在1500ml左右,滴速40滴/min为宜。输液时,既要保证脱水有效,又要防止液体总量过多和液体滴速太快而加重脑水肿或诱发肺水肿,如无明确低钠血症存在,原则上以葡萄糖液为主,防止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同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5)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褥疮的发生;(6)伴尿失禁者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期间每天用0.1%新洁尔灭清洁尿道口,用1∶5000的呋喃西林冲洗膀胱,预防尿路感染;(7)严密观察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抢救。

    2.2  心理护理  患者意识转清后应加强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高原脑水肿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的有关知识,重点强调少活动和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消除其对高原环境的恐惧心理,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3  健康教育  出院时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原脑水肿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的有关知识,嘱患者1~2周内避免体力劳动,避免受凉及过度饮酒,短期内避免进入更高海拔地区,防止急性高原病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稿.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高原医学杂志,1996,6(1):11.

      作者单位: 857000 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八医院内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文莉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