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5期

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A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C组)20例,设正常健康对照组(D组)30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的(hsCRP)......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A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C组)20例,设正常健康对照组(D组)30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的(hsCRP)浓度。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C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稳定型心绞痛(C组)及健康对照组(D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A组)与健康对照组(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sCRP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血清hsCRP是一项预测和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同时在临床中也可作为治疗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发病原因很多,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有重要作用。而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炎症反映标志。CRP可刺激组织因子,聚集CRP可激活补体、组织因子启动血凝过程,可以解释CRP在冠心病中的重要作用[1]。近年来,优于传统测试方法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更敏感、方便。本文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进行测试,旨在探索和研究hsCRP的变化在冠心病患者中的重要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症状、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分三组,稳定型心绞痛(A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C组)20例;健康组(D组)为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0例。A组男15例,女5例,年龄(56.5±10.2)岁;B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0.5±9.9)岁;C组男8例,女12例,年龄(62.5±9.8)岁;D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3.5±10.1)岁。所选研究对象排除脑血管疾病或周围动脉疾病、感染、全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选取患者入院24h内与健康体检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标本送检。试剂采用上海执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超敏C反应蛋白试剂盒,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

  2  结果

    各组患者hsCRP值测定结果比较,见表1。表1  各组患者血清hsCRP值测定结果比较注:A组与D组比较,aP>0.05;B组与A、D组比较,bP<0.01;C组与A、B、D组比较,cP<0.01

    3  讨论

    CRP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炎性反应蛋白。在炎性反应6~8 h开始升高,48~72h达到高峰,由各种细胞因子诱导肝脏细胞产生[2,3]。机体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等疾病时明显升高,能反映机体内炎症反应变化程度。hsCRP是使用更灵敏的检测方法,检测微量CRP以区分低水平的体内炎症状态。

    本文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表明CRP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发展相关的促炎因子,hsCRP水平在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的斑块不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说明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对评估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炎症反应可以使斑块的滋养血管破裂出血,破溃表面粗糙易产生血栓,附壁血栓又进一步加重管腔狭窄[4],最终产生临床上的急性冠状动脉情况,而CRP浓度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增加相关,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研究表明,CRP增高和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因此,hsCRP水平检测是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病程中重要的检测指标,可预测和评价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和预后,所以hsCRP检测在临床上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Duclos TW.Func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Ann Med,2000,32:274.

2  Kawai T.Inflammatory markers, especially the mechanism of in creased CRP.Rinsho Byopi,2000,48(8):719.

3  姚光辉,余新,林旗才,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疑难病杂志,2005,4(6):334.


作者单位:110042 辽宁沈阳,解放军第463医院

作者: 王茸肖春洁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