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3期

Meckel腔隙及其相关结构的研究现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Meckel腔隙为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包绕三叉神经节形成的结构,其结构复杂,并且目前研究较少。但是了解该腔隙对于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肿瘤的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关键词】Meckel腔隙。综述[Abstract]TheMeckel&rsquo。...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Meckel腔隙为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包绕三叉神经节形成的结构,其结构复杂,并且目前研究较少。但是了解该腔隙对于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肿瘤的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关键词】  Meckel腔隙;解剖;综述

[Abstract]  The Meckel’s cave ha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of clinical treatment. This cave is rather complicated for its multiple surrounding structures. This review is mainly based on anatomy and tries to give some clue to both clinical doctors and researchers.

    [Key words]  Meckel’s cave; anatomy; review

    Meckel腔隙,作为主要容纳三叉神经节的结构,对于三叉神经的基础以及临床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远远不能与对三叉神经的研究相比。事实上,三叉神经的许多病变及相关治疗都与Meckel腔隙有着密切的联系。

    1  Meckel腔隙解剖基础

    Meckel腔隙是位于颅中窝后部内侧,颞骨岩尖部,海绵窦后部外下方向前突出的腔隙结构,包括前壁、后壁、内侧壁、外侧壁、上壁和下壁,后壁有三叉神经孔与桥前池相通,三叉神经孔为卵圆形结构,位于小脑幕游离缘、岩上窦与床岩韧带下方,前壁和上壁与海绵窦后部静脉间隙相邻,外侧壁临颅骨硬脑膜,内侧壁比较复杂,前部与颈内动脉海绵窦部相邻并夹持展神经,后部贴颞骨岩尖部骨膜,同时参与构成海绵窦后部外侧壁的下部[1~3]。

    Meckel腔隙内含有三叉神经节[1,4,5]。其前外方为卵圆孔、棘孔;后下方为颞骨岩尖部骨膜;内方前部为颈内动脉海绵窦后升部,两者之间上部有第Ⅵ对脑神经穿过,并有少量结缔组织;下部之间以硬脑膜和薄骨片,或仅有硬脑膜相隔;内方后部为颞骨岩尖部骨膜;外方为颞叶内侧硬脑膜;前及上方为海绵窦[6,7]。

    Meckel腔横断面呈半月形或卵圆形,长轴朝内;冠状面呈卵圆形,其长轴朝向内上,两侧共同形成“八”字形;矢状面一般为“瓜子”形[3]。

    形成Meckel腔隙的硬脑膜来自颅后窝,覆盖到三叉神经节的后三分之一,但其厚度较后者为薄,其原因是,颅后窝的硬脑膜包括固有硬脑膜层和骨膜层两层,而形成Meckel腔的硬脑膜仅为固有硬脑膜层。

    三叉神经节位于Meckel腔隙内,其表面覆盖延续自颅后窝的蛛网膜,在三叉神经节上面,蛛网膜下腔一般延伸到神经节的中部并与包绕神经节的结缔组织相融合,从而阻断蛛网膜下腔的进一步延伸;神经节下面,蛛网膜下腔一般延伸至神经节的稍前方与神经节融合,在此与包绕神经节的结缔组织融合,镜下观察,蛛网膜和神经节的融合是锯齿形的。

    蛛网膜与Meckel腔隙的硬脑膜间有潜在的间隙,为硬膜下腔,而与神经节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与三叉神经节疏松纤维内的间隙共同构成蛛网膜下腔的三叉池,在活体,三叉池内充满脑脊液,与颅后窝的蛛网膜下腔交通。

    Meckel腔隙可根据与三叉神经节关系分成上腔和下腔,上腔壁由蛛网膜和硬脑膜在岩上窦的下方反折,下腔壁则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在岩上嵴上方反折。岩上窦位于颞骨岩部上缘的浅沟内,由蝶鞍侧面起自海绵窦,沿小脑幕附着缘后行[5]。

    关于Meckel腔隙的大小,不同研究者的报告不尽相同,但尺寸变化范围并不大,上腔深13~15mm、下腔深14~17mm、宽约12mm、厚约5mm[2,4,6],可能是方法或测量的位置不同造成的,也可能是标准不同造成的。

    如前所述,Meckel腔隙内主要容纳了三叉神经节,同时周围还涉及到一些其他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2  三叉神经解剖基础

    三叉神经作为最为粗大的脑神经,含有包含颜面部、头皮大部、牙齿、口腔和鼻腔、硬脑膜以及脑血管的感觉纤维;同时还有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及舌骨舌肌的运动纤维。三叉神经感觉根纤维在进入脑桥时向背内侧行,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在此或在进入脑桥核之前就分出的上、下行纤维分别形成三叉神经中脑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运动根则起自位于脑桥较高平面的三叉神经运动核[8]。整个神经纤维束沿脑桥出脑后越过颞骨岩部,在Meckel腔隙内形成三叉神经节,因其半月形态而又被称为半月神经节,在此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眼神经含26000根有髓纤维,上颌神经含50000根纤维,下颌神经含78000根纤维,三叉神经感觉根含170000根纤维,运动根含7700根纤维[8]。

    总体上三叉神经可被分成脑干部、池部、Meckel腔隙和海绵窦部、颅外部[9]。眼神经和上下颌神经是完全分离的,在经过大约180°的旋转后,这些纤维形成了神经节的上部。最近有研究表明三叉神经节并非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神经节,尽管含有节细胞,但是三叉神经其实是由神经纤维组成的,因此称为三叉神经丛更合适[10]。

    三叉神经运动支纤维表面被光滑的神经外膜包裹,与松散的三叉神经半月节纤维分界明显,位于三叉神经节深面[2],也说明了三叉神经节不完全符合传统意义上对“节”的定义。

    Meckel腔的前部是三叉神经节的前半和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在眼支和上颌支的夹角处,眼上静脉注入海绵窦。在三叉神经节前半的四周,硬脑膜则将三个分支相对紧密地包绕着,最后与神经外膜相延续。Meckel腔深面有岩浅大神经,岩浅大神经前下方紧邻岩浅小神经[5,6]。

    三叉神经节在Meckel腔隙内发出大量微细分支,这些分支分布于Meckel腔隙壁,同时分支于海绵窦内与交感神经之间存在大量交通支,但是这些分支并没有与颈动脉丛交感神经、岩大神经或者其他神经形成交通支[11]。

    3  血管关系及血液供应

    Meckel腔隙内的微血管数目繁多,关系复杂,而且变异极大。然而目前关于三叉神经节的血液供应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这些微血管的命名比较混乱,而且仅仅限于对三叉神经节的血液供应,对于腔隙壁,虽然普遍认为来自硬脑膜动脉,但具体的解剖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

    有研究认为,三叉神经节的滋养动脉可能来自于海绵窦下外侧动脉、脑膜垂体干的外侧支、脑膜中动脉、天幕动脉、颞深中动脉及脑桥下外侧动脉的外侧支[12]。脑膜中动脉由棘孔进入颅中窝底的固有硬脑膜和颅骨外膜之间弯曲走行,颈内动脉位于神经节内侧,分支主要来自于颈内动脉海绵窦内水平段的上面和前外侧面,其中上面发出的数个分支在三叉神经节深面向外与脑膜中动脉的分支相吻合,前外侧面发出的分支先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两层硬膜之间,再急转向后伴滑车神经后行,两者在海绵窦外侧壁多有共同的外膜包绕不易分离,沿途发出次级分支到眼神经和三叉神经节前部[2]。

    关于静脉方面的研究,仅见有三叉神经节及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的起始段还有着丰富的静脉丛[7]的相关报道。

    4  相关临床

    Meckel腔隙是容纳三叉神经节的结构,基于现有的学术研究,三叉神经节是导致三叉神经痛主要病因部位,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伽玛刀治疗和针刺法治疗[13],使用比较常用的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时,通长需要注意避免进针过深进入Meckel腔隙,但是也有需要将药物注入Meckel腔隙的治疗方法,这就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治疗原理的不同,在操作中注意是否需要穿透蛛网膜。

    同时,Meckel腔隙也有出现肿瘤的可能性,其肿瘤分两种,即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原发于Meckel腔隙的肿瘤较为少见,一般多为三叉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继发性肿瘤则多为脑底部直接侵犯Meckel腔隙的肿瘤、来自于蛛网膜的播散肿瘤和沿血液转移而来的肿瘤[3]。可通过中颅硬脑膜外入路,可以充分扩大视野使位于Meckel腔隙内的肿瘤充分暴露[14]。肿瘤侵犯Meckel腔隙,症状一般为病人主诉三叉神经痛,面肌麻痹或无力,甚至出现牙关紧闭[8]。

    5  影像学研究

    MRI在Meckel腔隙中肿瘤的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同时也是目前研究Meckel腔隙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由于Meckel腔隙自身结构较小且充满脑脊液,同时受周围骨质结构的影响,CT成像效果很不理想,图像噪声较多,内部腔隙结构无法明确显示,同时考虑到造影剂对人体的危害,现在临床已不常用。相比之下,MRI对Meckel腔隙的成像效果较好,基本可以显示Meckel腔隙的形态结构,与三叉神经节CT成像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相似,MRI一般也无法完整显示三叉神经节,所成Meckel腔隙也比解剖学研究所得的测量值要小,同时,关于所成像是三叉神经纤维还是其血管丛尚存在争议[12,15,16]。

    三叉神经肿瘤常伴颅底骨质吸收和Meckel腔隙的扩大,三叉神经根部增粗,与肿瘤主体相延续。表皮囊肿、脂肪瘤等则表现为肿大的脂肪信号特征。在某些特异性部位发生肿瘤可以使Meckel腔隙填塞[8,15]。

    6  展望

    可以看出,不论是从基础医学研究还是从实际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对Meckel腔隙的研究还是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的,尤其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发生于Meckel腔隙甚至于海绵窦的肿瘤的手术入路的研究,都与Meckel腔隙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的文献显示,国内外对该腔隙的研究还局限于形态学以及影像学研究方面,除了Meckel腔隙解剖学研究尚有一些研究成果外,对Meckel腔隙其于内容物相互关系的研究、内容物及邻近结构,以及对血管关系及血液供应研究等还都是十分欠缺的。

【参考文献】
  1 Kapila A,chackeres DW,Blanco E. The Meckel cave : Computed tomographic study. Radiology.1984,152:425-433.

2 师林,衣服新,孔令常.Meckel腔的应用显微解剖研究.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7,28(2):13-15.

3 毛青,王国强.Meckel 腔的解剖与影像学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55-157.

4 陈盛刚,施宗尧,王晓山,等.三叉神经节及Meckel腔的应用解剖. 贵阳医学院学报,1992,17(4):263-2267.

5 邵君飞,惠国桢,常义,等.Meckel 腔及其相关结构显微解剖学.研究江苏医药杂志,2002,28 (11) :841-843.

6 韩群颍,柏根基,王鹤鸣,等.Meckel 腔的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17 (2) :109-111.

7 高传平.Meckel 腔解剖基础与影像学表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6, 4(3):214-216.

8 杨琳,高英茂(译).格氏解剖学, 第38版.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1230-1233.

9 Majoie CB, Verbeeten BJr, Dol JA, et al. Trigeminal neuropathy:evaluation with MR imaging. Radiographics, 1995,15 (4):795-811.

10 Ziyal IM, Sekhar LN, Tuncalp O, et al. The Trigeminal Nerve and Ganglion: An Anatomical, Histological, and Radiological Study Addressing the Transtrigeminal Approach. Surg Neurol,2004,61:564-574.

11 M Yu, Uryvaev TV, Sudarikova IN, et al. The Fine Branches of the Human Trigeminal Nerve. Neuroscience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 2008,38(2):157-160.

12 文红波,袁贤瑞.三叉神经颅内段的血液供应.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3,9(5):257-259.

13 刘莹,王苏,董艳娟.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医学临床研究, 2007,24(10):1795-1798.

14 Samii M, Tatagiba M, Gustaio A, et al. Retrosigmoid intradural suprameatal approach to Meckelps cave and the middle fossa : surgical technique and outcome. Neurosurg, 2000, 92:235-241.

15 徐文坚,高传平.正常成人Meckel腔的CT和MRI特点. 山东医药,2006,46(17):7-10.

16 Rubinstein D, Stears PLG. Trige minal nerve and ganglion in the Meckel cave:appearance at CT and MR imaging. Radiology,1994,193(1):155-159.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110034 辽宁沈阳,沈阳243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