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3期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盐酸吡格列酮(瑞彤)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瑞彤能明显改善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症状,经40例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6。【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片(瑞彤)。单纯性肥胖ClinicalstudyonPioglitazoneHydrochlorideTabletsintreatmentofsimpleobesitySHANQi。...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盐酸吡格列酮(瑞彤)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瑞彤与芬氟拉明片进行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 瑞彤能明显改善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症状,经40例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6.2%。结论 瑞彤能明显减轻体重,降低体重指数,缩小腰围、臀围,降低皮下脂肪厚度,其作用均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片(瑞彤) ;单纯性肥胖

  Clinical study on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in treatment of simple obesity

  SHAN Qi. Rizhao Family Planning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Rizhao 276807,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 of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on simple obesity. Method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Ruitong Tablets(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and Phenfolamin Table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coul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with an effective rate of 96.2% in 40 cases. Conclusion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can reduce body weight, body mass index(MBI),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abdomen and the hip, and the thickness of subcutaneous fat, and better than those of Phenfolamin Tablets.

  [Key words]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Ruitong Tablets); simple obesity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肥胖不单是工业化国家的公共健康问题,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由营养过剩导致的单纯性肥胖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患者体内脂肪超过30%,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即可诊断为肥胖;同时肥胖症也是造成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对于肥胖的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当前国际上对减肥药的要求是不厌食、不降低体力,而且以能够减轻体重,降低体内脂肪含量为目的。盐酸吡格列酮是近年推向市场的胰岛素增敏剂类口服降糖药,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而达到降糖的目的。由于肥胖症的发病基础也是胰岛素抵抗,因此,笔者选用瑞彤(盐酸吡格列酮片)作为肥胖症的治疗用药,对40例肥胖症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20%者为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属于轻度肥胖;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50%,属于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者,属于重度肥胖。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1]。(2)排除标准:排除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

  1.2 研究对象 观察对象为单纯性肥胖患者,共67例,其中男27例,女40例,年龄28~50岁,平均(39.72±10.18)岁。其中超重者12例,轻度肥胖23例,中度肥胖19例,重度肥胖13例,全部观察对象采用配对随机分组,单盲给药,阳性对照进行观察,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7例。两组的一般情况、肥胖程度、血脂异常情况、皮脂厚度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盐酸吡格列酮片(瑞彤: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40525),每次15mg,每天1次,连续2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芬氟拉明片20mg(由中美埃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于饭前10~15min服用,连续2个月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体重、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2)]、腰围、臀围、皮脂厚度(B超,脐旁1寸)。(2)与肥胖有关的检查:血糖(FPG)、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SI=ln(1/Ins×FPG)]、睾酮(T)/雌二醇(E2)。(3)常规检查:心率、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数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单纯性肥胖疗效评定标准参见危北海等制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体重下降>80%,体重指数(BMI)接近26~27;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基本消失,体重下降30%~80%,BMI下降>4;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下降≥25%而<30%,BMI下降2~4;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体重下降未达到25%,BMI下降未达到2。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40例中,显效22例,占55%;有效15例,占37.5%;无效3例,占7.5%;总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27例中,显效2例,占7.41%;有效11例,占40.74%;无效14例,占51.85%;总有效率48.1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3 对体重、BMI、腰围、臀围、皮脂厚度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药均能明显降低体重和BMI,缩小患者的腰围和臀围,降低患者的皮脂厚度。以上作用两药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1 两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及皮脂厚度比较 (x±s)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对FPG、Ins、ISI、T/E2的影响 表2表明,两组药物均有降低血糖(FPG)作用,治疗组能明显提高胰岛素敏感度(ISI),而对照组无此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同时两组药均能明显升高T/E2。表2 两组治疗前后FPG、Ins、ISI、T/E2的变化情况 (x±s)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观察 患者服用芬氟拉明后有不同程度的厌食、腹泻、体力下降及嗜睡等不良反应,而服用瑞彤基本没有不良反应。对心率、心电图、肾功能等两组均无明显影响,服瑞彤的患者中有3例高血压难以控制,服用瑞彤2个月后血压均趋正常,而对照组2例高血压难以控制的患者服芬氟拉明无此作用。服用芬氟拉明的患者中有4例出现ALT轻度升高,而瑞彤无此表现。

  3 讨论

  肥胖是由于能量代谢平衡失调,摄入过多或消耗不足致使脂肪容量增多的状态,常伴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血液高凝及低度炎性状态,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肥胖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机制与以下几点有关:(1)高胰岛素血症的蛋白分解作用:既往研究表明,胰岛素分泌与体内脂肪组织积聚特别是腹内脂肪积聚呈正比。肥胖者常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而细胞长期暴露于高浓度胰岛素情况下可使其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发生蛋白分解,产生β′片段。β′片段可以抑制胰岛素受体的磷酸化过程,导致胰岛素受体后水平上的胰岛素作用减低。(2)代谢内分泌紊乱:肥胖时发生的代谢紊乱主要体现在脂质代谢及激素分泌的紊乱上,表现为血中游离脂肪酸增高,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各种载脂蛋白异常和血胰岛素、皮质醇水平的升高。血中游离脂肪酸增高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也可使肝脏、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低,肝脏糖异生增加,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而肥胖时分泌增加的一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具有与胰岛素拮抗的作用,可能引起或加重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发展。(3)细胞因子作用:现已公认脂肪细胞是一种内分泌细胞,脂肪组织是内分泌组织,可以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如TNF、IL-6、PAI-1等。研究表明,TNF分泌与脂肪组织积聚成正比。TNF可通过旁分泌作用直接抑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使其表达减少,功能减退。还可影响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抑制胰岛素受体磷酸化而导致胰岛素作用减低[2]。

  瑞酮化学名称为盐酸吡格列酮,属格列酮类口服降糖药,是噻唑烷二酮衍生物,为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激动剂,通过提高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而控制血糖水平,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所作用组织的PPARγ核受体,从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其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抑制TNF的产生[2]。

  本研究采用格列酮类药物瑞彤治疗单纯性肥胖取得了理想疗效,考虑主要与瑞彤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度有关,其他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319.

  2 张惠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7-48.

  

作者: 单 琦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