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从 瘀 论治鱼鳞病经验 附1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导师刘复兴主任,从事临床医疗三十余载,尤擅长中医外科及皮肤疾患的治疗,现将其治疗鱼鳞病经验介绍如下。1既往对该病的认识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疾病,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鳞屑是其特点,因类似“鱼”的皮肤,故而得名。中医称本病为“蛇身”、“蛇皮癣”,对此,《诸病源候论》有描述:“蛇身者,谓人皮肤......

点击显示 收起

    导师刘复兴主任,从事临床医疗三十余载,尤擅长中医外科及皮肤疾患的治疗,现将其治疗鱼鳞病经验介绍如下。

    1 既往对该病的认识

    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疾病,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鳞屑是其特点,因类似“鱼”的皮肤,故而得名。中医称本病为“蛇身”、“蛇皮癣”,对此,《诸病源候论》有描述:“蛇身者,谓人皮肤上如蛇皮而有鳞甲”。治疗上多无特效药物,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抗角化(口服维甲酸类药物),对症(局部外擦油脂类软膏,如10%尿素霜,迪维霜等)治疗以改善干燥症状。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也多以血虚、血燥、肌肤失养为主,而常选用滋阴养血润燥之法。

    2 导师辨治经验

    2.1 清除病源,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类经》注:“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对该病的辨治,老师从问诊(病史),望诊(肌肤甲错,舌底脉络瘀血),切诊(脉细涩),推断其内有瘀血,是其因。

    2.2 谨守病机,立法选方 久病致瘀,瘀久必虚,虚又可致瘀,瘀血阻滞则血不载气,气化不行,则血不生气,正如《血证论·脉证生血论》云:“载气者血也,运血者气也”。而“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据此病机为气虚血瘀,拟益气活血法,方用补阳还五汤,重用补气之黄芪以清除病源,增强血行之动力,促进瘀血之清散;辅以活血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使已瘀之血得化,已滞之血得行,从而达到气足而鼓动有力,瘀消而血行流畅。

    2.3 整体治疗、统筹兼顾 肾藏精、精血同源,《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云:“精者,血之所成也。”又《类经·藏象》“精足则血足”。二者可相互转化。导师常于方中加用鹿角霜以补肾阳,益精血。“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液的运行要借助肺气的运动,故加用麻黄以宣肺;瘀血阻滞,经络阻塞,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集之处皆能开之,故用它以开瘀通络,海藻、甘草软坚以助活血之力。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1岁。因“躯干,四肢干燥,鳞屑,少汗18年”来诊,自诉3岁时发病,渐加重,未经系统治疗。就诊时见:躯干,四肢皮肤干燥、角化、密集灰黑色鱼鳞状鳞屑,时有瘙痒伴少汗,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舌底脉络粗大瘀曲。该患面色、饮食、睡眠,二便及舌质均正常,但根据发病日久(18年),肌肤甲错(躯干、四肢皮肤干燥、角化、密集灰黑色鱼鳞状鳞屑),舌底脉络瘀曲等症,辨证为瘀血内阻,治拟活血化瘀,稍佐温肾,宣肺之品。采用内外合治。

    一诊:内服补阳还五汤合鹿蒲海甘汤:生黄芪4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30g,桃仁15g,红花10g,鹿角霜30g,蒲公英30g,海藻15g,甘草9g,麻黄10g,蜈蚣2条;外洗:藿香、香薷、茵陈、透骨草、杏仁、桃仁、石榴皮、白及、贯众各30g,煎水加醋、蜜各1匙,2d1付。共3付。

    二诊:药后大部份灰黑色鱼鳞状鳞屑消退、变薄、颜色变淡,出汗较前增多,舌脉同前、痒减。守上方各3付继续内服,外用。

    三诊:躯干、四肢皮肤原灰黑色鱼鳞状鳞屑全部 消退,但觉皮肤稍干燥、瘙痒不显、出汗正常、舌脉同前。内服方宗上方之法,进行化裁,并加入养血润澡之品以巩固疗效,外洗方亦适当进行化裁。    

  作者单位:650021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 Δ 指导) 

    (编辑唐 城) 

作者: 黄虹 刘复兴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