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9期

胃肠起搏器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腹部手术后如何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有利于胃肠黏膜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移位引起的并发症,减少肠粘连的发生,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5月间,对术后患者予以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观察胃肠起搏器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2方法治疗组患者术后当......

点击显示 收起

  腹部手术后如何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有利于胃肠黏膜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移位引起的并发症,减少肠粘连的发生,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5月间,对术后患者予以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观察胃肠起搏器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0例患者,治疗组17例,对照组23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平均39.8岁;胆道手术术后20例,胃切除术后2例,脾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后17例。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术后当日即予以胃肠起搏器,每日2次,使用时患者取平卧位,胃起搏点定位:正极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2~4cm,负极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左3~5cm再向上1cm处;肠起搏点正极位于脐上1~2cm,负极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5~10cm处。然后用95%的酒精充分擦拭体表黏附电极附着点的皮肤至泛红,目的是去除皮肤表面的油污和角质,使黏附电极与皮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1]。设定治疗时间为30min,调节频率(胃:3次/min,肠:10/min)与幅值进行治疗,以电极处的皮肤有轻微的针刺感或灼热感为佳。两组患者术后同时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及留置导尿,直至第一次肛门排气。并记录其时间。

  1.3  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1例,两组均无伤口感染。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值分别为X1=27.52和X2=47.09,标准差分别为S1=12.08和S2=21.49,在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2  护理

  2.1  电极的护理  电极的定位要一定正确,这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粘贴电极前要用95%的酒精将皮肤表面的油污和角质充分去除掉,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如贴电极处无轻微针刺感或灼热感,应重新清洁皮肤或调节机器幅值按钮以加大输出电压,直到获得针刺感或灼热感。每次治疗时都要更换电极,以保证疗效。

  2.2  治疗幅值的控制  胃肠起搏器的治疗幅值为可调节的,要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调整机器的输出幅值。机器输出值过小没有治疗作用;输出值过大,可能出现皮肤局部灸样灼伤,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影响继续治疗。

  2.3  其他  对安装心脏起搏器或使用人工心肺维持生命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胃肠起搏器,以免胃肠起搏器干扰心脏起搏器和其他医用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也可在心电监护仪等体外医用电子仪器的使用间隙期间应用胃肠起搏器。同时应用胃肠起搏器时要避免潮湿、高温、剧烈震动、腐蚀及强电磁场等影响。

  3  讨论

  3.1  胃肠道功能恢复早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受到损害,出现暂时的抑制,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是临床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重要课题。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提早进食,可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几率,也可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几率,改善消化道黏膜的功能,还减少由于肠黏膜屏障破坏肠道细菌移位引起全身感染的几率。以往临床上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通常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腹部热敷、胃肠动力药的应用,并动员患者床上翻身或下床活动。但此时患者手术后不久,伤口疼痛,身上有胃管、导尿管、输液管和一些引流管,下床活动实在不易被患者所接受。红霉素等胃肠刺激药物的疗效尚不确定,还有胃肠道反应及毒性反应。就像心脏起搏一样,在胃肠道能驱动平滑肌收缩,控制胃肠道基本电节律的某一特定区域,称为胃肠起搏点,有研究表明[2],位于维持纵环肌交界部位和内层环肌黏膜下一侧的Cajal间质细胞和独特的平滑肌细胞构成公认的起搏点细胞。在起搏区域,Cajal间质细胞把电节律传给平滑肌细胞,使胃肠蠕动。胃肠起搏器属于胃肠生物电反馈治疗仪,在治疗时模拟胃肠起搏节律产生电信号,该信号迫使胃肠道跟随起搏器电场力的变化节律而变化,达到加快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目的。本资料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自觉肠蠕动恢复时间和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上均有差异。且胃肠起搏器在临床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治疗时无需患者活动,不影响患者的术后休息,实际应用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且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

  3.2  卧床并发症少  患者胃肠功能提前恢复,胃管被提早拔除,提前进食,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很自然地患者自觉下床活动,这又促进了胃肠功能的进一步恢复,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本资料对照组有1例出现肺部感染,可能由于胃肠道功能较长时间不恢复,胃管放置时间过长引起的。我们知道,长期卧床是诱发肺部感染、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应用胃肠起搏器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提前恢复,卧床时间缩短,由于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将大大地减少。

  3.3  降低住院费用  在我国目前自费患者占大多数和医保关于“低水平广覆盖”的政策下,降低住院费用于国于民都相当有利,使用胃肠起搏器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得到提前恢复,各类并发症减少,而患者的住院天数将相对缩短,医疗费用减少,也符合当前的医疗制度。

  综上所述,在腹部手术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胃肠起搏器可以作为一种可靠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赖鼎元.模拟胃生物电反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四川医药,1992,13(6):349-350.

  2  Faussone-Pellegrini MS,Cortesinic,Pantalone D.Neuromuscular structures specific to the submuccsal border of the human colony circular muscle layer. Can J Physiology Pharmacology,1990,68(11):1437.

  (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 200336 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外科

 

作者: 王群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