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4期

高原颅脑损伤并脑疝的救治体会(附3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自2006年2~7月,我院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23例,其中合并脑疝(GCS3~5分)3例,1例死于并发症,2例成活,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入院诊断: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右侧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颞骨开放性骨折、失血性休克。给予补充血容量、备血,急诊行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结合病史、体征和CT检......

点击显示 收起

  自2006年2~7月,我院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23例,其中合并脑疝(GCS 3~5分)3例,1例死于并发症,2例成活,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30岁,因交通事故致右侧颞顶部受伤昏迷、伤口流血30 min入院。查体:P 120次/min,R 20次/min,BP 70/40 mmHg,深昏迷,右侧颞顶部头皮挫裂伤、颅骨骨折外露、伤口出血,右侧瞳孔散大固定,CT示右侧颞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脑内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中线结构左移,颅骨骨折。GCS评分3分。入院诊断: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右侧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颞骨开放性骨折、失血性休克。给予补充血容量、备血,急诊行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术后高流量吸氧、头枕冰袋、联合应用抗生素、脱水剂和激素静脉滴注,甲氰咪胍针0.4 g静脉注射,1次/6 h。定时吸痰、翻身叩背、雾化吸入、膀胱冲洗。术后8天患者神志清楚,但左踝部肿胀,夜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2 h后呼吸停止,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随之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右肺栓塞。死亡原因: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急性呼吸循环衰竭。

    例2,患者,男,20岁,因右侧颞部被重物砸伤后恶心、呕吐、昏迷1 h入院。结合病史、体征和CT检查,入院诊断: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右侧颞部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GCS评分4分。急诊手术,术后常规处理同前。患者术后第4日出现高热,予物理降温,定时重复经胃管注入冰生理盐水、保留15 min后抽出,体温逐渐下降至35 ℃。术后7日神志清楚,思维清晰,左侧肢体痉挛性瘫痪,生活基本自理。

    例3,患者,男,50岁,因工伤致左侧额顶部受伤疼痛、神差20 min而入院,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12 h后患者昏迷,复查CT示左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左侧脑室出血、中线移位,GCS 4分。急诊开颅减压,清除血肿和坏死组织,放置引流管和

    气管切开。术后第4日出现尿量增多(3400 ml/24 h),尿比重1.011,肾功能正常,诊断为尿崩症。停用脱水剂、限制液体入量、补充电解质,及时检测电解质、肾功能和尿液计量,第3天尿量恢复正常。术后第20天出院,意识淡漠,语言反应迟钝,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痉挛性瘫痪,大小便失禁。

    2  讨论

    我院地处海拔3900 m的地区,大气压460 mmHg,空气氧分压98 mmHg,空气氧含量约为平原的60%(正常人血氧饱和度为89%~91%)发生颅脑外伤并脑疝的患者病情重,进展快。笔者的体会如下:(1)伤后及时就诊。西藏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差,不能及时后送,院前治疗尤其重要。(2)及时手术。手术指征:①有颅内压增高征象;②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严重脑水肿引起脑组织受压;③幕上血肿量≥25 ml、幕下血肿量≥10 ml,中线移位≥5 mm,基底池受压;④双瞳散大时间2 h以内。术前补充血容量和备血。(3)急性脑膨出者,取出骨瓣和坏死脑组织(脑白质),常规放置引流管,二期修补颅骨。(4)术前、术后交替使用小剂量甘露醇(125 ml/6~8 h)和速尿(20~40 mg/6~8 h)。适当使用激素[1]。(5)昏迷病人常规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雾化吸入,翻身叩背排痰,血氧饱和度均在97%~99%,保证脑组织供氧;(6)留置胃管,便于补充液体、胃肠道给药、胃肠营养、防治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高热,可结合物理降温,经胃管注入冰盐水降温;(7)高原地区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水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高。控制静脉液体入量(1500 ml/24 h),不足部分经胃管补入,监测电解质、肾功能和尿量;(8)高原地区血液黏稠,血流缓慢,血小板易黏附血管壁,形成静脉血栓[2]。减少止血药物的使用,加强下肢被动功能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复查CT。1例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及时确诊、手术,恢复良好;(10)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肺栓塞1例,水电解质紊乱1例,高热1例,均无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褥疮、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

    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形成死亡率高[3],高原地区死亡率高于平原地区[4]。笔者认为,在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并不因为高原缺氧等因素而增加。伤后及时就诊,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及时开颅减压,术后使用脱水剂,适当使用激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正确处理、加强护理、积极预防严重并发症,仍是降低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减轻残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质量,与降低死亡率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只达石,崔世民,张塞.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

    2  李家增,贺石村.血栓形成与临床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1.

    3  张天锡.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上海:百家出版社,1991,140-141.

    4  胥全宏,杨日高,冯华,等.66例高原颅脑损伤伤情特点及预后分析.重庆医学,2003,32(11):1529.

   作者单位: 857000 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八医院外科

  (编辑:江  宇)

作者: 文朝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