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1期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Colles骨折。治疗自1999年至2009年9月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678例,经8~12周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横形骨折260例,斜形134例,粉碎性骨折并波及关节面者157例骨骺损伤者127例(其中Slater-Ⅰ型83例Slter-Ⅱ型者44例)受伤至整复时间为伤后20min~48h。2治疗方法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Colles骨折;治疗

自1999年至2009年9月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678例,经8~12周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78例,男355例,女323例,年龄6~87岁,平均38岁。其中左侧319例,右侧359例;横形骨折260例,斜形134例,粉碎性骨折并波及关节面者157例骨骺损伤者127例(其中Slater-Ⅰ型83例 Slter-Ⅱ型者44例)受伤至整复时间为伤后20 min~48 h。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一般未用麻醉,对于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使用血肿内注射局麻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复位前酌情使用降压药卡托普利片及硝苯地平片舌下含服,对于冠心病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1.2.2 整复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肘屈曲至90°,前臂处于旋前位,掌心向下,一助手紧握前臂下段,术者双手紧握患者手掌根部,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断端背侧,其余四指置于腕掌部先顺势牵引2~3 min,待重叠畸形完全矫正后,利用牵引力沿纵轴方向骤然猛抖,同时迅速掌屈尺偏,使之复位,复位后用手指沿桡骨下端背侧、桡侧、掌侧触诊无台阶状感后,用双手握骨断端,使之分离,将前臂下端轻轻做小范围旋前旋后检查下尺桡关系正常,再用单手握持断端,另一手拇指从近至远舒理肌腱。对于骨骺损伤者,手法基本与上相同,但应注意牵引时一定要将断端牵开,掌屈尺偏时动作要轻柔和缓,不可使用暴力以免加重骨骺损伤;对于粉碎性骨折,骨折线波及桡腕关节面者牵引时用力不可过大复位时也忌暴力,动作宜和缓有力,以免使连结小碎片上筋膜及软组织撕裂,复位后用手指将断端掌,背侧和缓有力相向按压使其平整,复位后还应持患侧手掌进行小范围掌屈背伸通过动作使其关节面趋于平整。

  1.2.3 固定方法 前臂均匀缠绕绷带衬垫后用前臂小夹板固定于中立位,其中骨远端背侧,桡侧及骨折近端掌侧于相应夹板对应处置棉垫,小夹板固定后四条扎带捆扎,患肢屈肘90°颈腕带悬吊于胸前,固定时间成人共计4~6周,儿童3~4周。

  1.2.4 术后处理 固定后及时复查X线片1周内每2~3天来院门诊复查随时调整扎带松紧度,指导患者积极进行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使用抗炎,消肿预防感染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七叶皂甙钠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快速静滴,每日2次,双氢克尿噻片25 mg,每日2次(上述药物儿童用量视情酌减),预防感染使用相应抗生素,以后患者每周来院复诊一次每10~15天复查X线片一次,使用伤科接骨片4片,每日3次(儿童用量酌减)。愿意服用中药的患者按三期辨证法用药。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优: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断端解剖或近解剖对位,腕关节无痛,无畸形,功能正常。良: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外观无明显畸形局部偶有酸痛腕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患侧腕关节掌倾角5°~9°,尺偏角16°~20°。可:X线显示骨折愈合,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腕关节掌倾角0°~5°,尺倾角10°~15°。差:X线显示骨折愈合,外观有畸形,腕关节功能稍受限或受限,局部疼痛呈持续性,其他指标低于可。

  2.2 治疗随访结果 本组678例均经3个月~2年随访(骨骺损伤者经3年随访)按上述标准优438例占64.6%,良208例占30.6%,可20例占2.9%,差2例(肢体肿胀消退后小夹板松动断端发生移位畸形愈合患者拒绝再次手法折骨复位治疗)占0.03%。

  3 讨论

  桡骨下端膨大,其横断面近似四方形,由松质骨构成,其上端与桡骨干坚质骨相连,其交界处为力学结构上的薄弱点,此处容易发生骨折,桡骨下端远侧为凹陷的桡腕关节面,容纳舟骨和月骨,正常人此关节面向掌侧倾斜(即掌侧倾斜角)10°~15°,向尺侧倾斜(即尺侧倾斜角)20°~25°,当人身体前倾摔倒时,出于自我保护的反射动作前臂处于旋前位着地,身体重力的冲击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共同作用于薄弱点,即造成桡骨下端骨折远断端向桡背侧移,同时掌倾角和尺倾角也发生变化,有的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时要求:(1)骨断端对位对线好;(2)掌倾角和尺倾角正常;(3)下尺桡关系正常。笔者使用上述方法基本可达要求,此手法的核心仍为牵抖复位法,有学者认为此法只适用于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段完整者[1],但笔者经过近十年的使用发现只要力度和方法使用得当,用于粉碎性骨折波及关节面和骨骺损伤者疗效亦好。固定方法有学者认为,Colles骨折多损伤掌侧软组织链而背侧较完整,通过掌屈位固定,可消除骨折端应力,而背侧较完整组织链可维持骨折稳定性,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2]。笔者认为以中立位固定为好,有利于骨折愈合后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较早且较少出现合并症如腕管综合征,腕关节僵硬等。药物治疗有利于肢体肿胀的早期消退有利于骨断端愈合,笔者使用七叶皂甙钠,甘露醇静滴及双氢克尿噻片口服可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胶体渗透压,消除肿胀疗效确切,黄明镇等[3]对双氢克尿噻的应用有相同观点。

【参考文献】
    1 张安桢,武春发,刘柏龄,等.中医骨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5-266.

  2 龚立.较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非手术治疗.现代中西医结合,2004,13(11):491-492.

  3 黄明镇,庄鹏,李永龙,等.双氢克尿噻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中医正骨,2006,18(12):15.

  

作者: 罗治学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