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期

1,6-二磷酸果糖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防护作用。比较测定各组肝脏I/R后血浆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丙二醛(MDA)的变化。结论FDP能明显减轻肝脏I/R损伤,治疗创伤性肝破裂疗效确切。再灌注损伤[中图分类号]R65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43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较测定各组肝脏I/R后血浆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FDP组与对照组相比,TNF、ALT、AST、MDA明显降低。结论 FDP能明显减轻肝脏I/R损伤,治疗创伤性肝破裂疗效确切。

【关键词】  创伤性肝破裂; 1,6-二磷酸果糖;再灌注损伤

[中图分类号]  R65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1102X(2011)01002602

    为了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笔者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创伤性肝破裂需行肝门阻断术患者43例,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15~59岁,平均(37.52±6.41)岁。随机分为2组,FDP组23例,男18例,女5例;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
1.2  辅助检查  43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肝脏CT或B超检查,均证实为创伤性肝破裂,均需行手术治疗。
1.3  治疗方法  术中行第一肝门阻断,阻断时间(27.31±4.46)min。FDP组23例,于肝门阻断前30min给予FDP 250mg/kg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不用,其他操作两组相同。
1.4  检测方法  于肝脏I/R后1h、2h、4h采集外周静脉血,运用双抗夹心法测定TNF含量,比色法测定MDA含量,全自动生化仪测ALT、AST含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TNF、ALT、AST、MDA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1。
2.2  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肝脏缺血再灌注后与肝门阻断前相比,肝脏各指标TNF、ALT、AST、MDA均明显升高,提示在I/R后两组肝功能均明显受损;再灌注1h时对照组与I/R前相比, MDA无差异,而FDP组与I/R前相比,ALT、AST、MDA无差异,再灌注2h、4h不同时相点与I/R前对比发现,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在4h内,肝脏组织损伤程度随着时间递增损伤加重(P<0.01),提示再灌注后各种损伤因子对肝脏细胞的持续破坏;而FDP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脏损伤明显减轻,提示FDP能提高肝脏对缺血再灌注的耐受能力。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检测结果比较  (x±s)

项目    对照组      FDP组
TNF含量I/R前(pmol/L)    9.17±1.59    8.35±0.63
    再灌注后 1h    20.3±2.21*    12.1±3.55*#
    再灌注后2h    23.6±3.40**    16.2±4.37*#
    再灌注后4h    22.5±2.83**    17.5±1.92**##
ALT含量 I/R前(u/L)    45.17±8.35    47.32±11.29
    再灌注后 1h    68.74±11.60*    54.63±8.94
    再灌注后2h    142.62±13.56**    108.29±12.25**#
    再灌注后4h    278.95±14.62**    171.32±14.28**#
AST含量 I/R前(u/L)   60.59±12.15    57.39±9.68
    再灌注后 1h    78.61±12.19    64.37±11.39#
    再灌注后2h    135.46±13.37**    93.21±9.87*##
    再灌注后4h    172.26±11.67**    126.29±12.33**##
MDA含量I/R前(μmol/L)   10.68±1.39    9.33±2.41
    再灌注后 1h    12.16±2.91    9.75±1.27##
    再灌注后2h    13.31±1.25*    11.37±2.21*#
    再灌注后4h    16.78±2.29**    12.56±1.62*##
    注:再灌注后与I/R前相比,*P<0.05,**P<0.01;FDP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3  讨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创伤性肝脏破裂患者术后死亡及发生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有氧自由基形成、钙超载和细胞因子等,但迄今为止尚无共识。近年来,1,6-二磷酸果糖在该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是一研究热点[1]。本研究结果表明,肝脏在缺血前与再灌注后相比,TNF、ALT、AST、MDA含量均明显降低,再灌注不同时相点对比发现,再灌注1h时肝脏功能损伤尚较轻,再灌注4h后肝脏功能损伤最为严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肝细胞在缺血缺氧再灌注后,4h内肝脏组织细胞的损伤作用持续加重,而FDP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脏损伤明显减轻,提示FDP在抗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发挥作用,其在治疗创伤性肝破裂中的疗效也较为确切。
目前普遍认为,肝细胞缺血缺氧是引发肝脏一系列病理改变的始动因素[2]。当血氧缺乏时,ATP不能用来提供热量,反而在缺氧环境下降解为ADP、AMP或次黄嘌呤,当再灌注时缺氧肝脏细胞得到氧供,次黄嘌呤被迅速氧化为黄嘌呤并进而合成为尿酸,在这二步反应中,都会产生大量的O-2和H2O2。因此,再灌注时组织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它们能破坏肝脏组织内的许多细胞成分。而FDP作为糖无氧酵解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能直接参与糖无氧代谢,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增强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3~5]。
肝脏I/R损伤是多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如钙超载在肝脏I/R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I/R过程中ATP的含量降低可能导致肝细胞外Ca2+的内流,肝细胞内钙大量增加,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因此抑制Ca2+内流,就能减轻肝脏I/R损伤。我们对肝门阻断患者应用FDP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其可使与肝损伤有关的指标明显改善。可降低肝脏再灌注后血清TNF、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
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证明FDP对肝脏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6]。我们对肝门阻断患者应用FDP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其可使与肝损伤有关的指标明显改善,可降低肝脏再灌注后血清TNF、ALT、AST、MDA含量,从而表明FDP对肝脏I/R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广.1,6-二磷酸果糖的临床应用进展.心脏杂志,2005,17(1):87.
2 CywesR,Greig PD,Morgan GR,et al.Rapid donor liver nutritional enhancement in a large animal model.Hepatology,1992,16(5):1271.
3 汤礼军,田伏洲.肝细胞内糖原含量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1):35.
4 卢卫新,载瑞鸿.1,6-二磷酸果糖对组织缺血与缺氧的保护作用.中国临床医学,2002,9(1):91.
5 Markov AK,Dialake R,Neely WA,et al. Prevention of free redicals-induced pulmonary damage with fructosel,6-diphosphate.Clin Res,1986,34:227.
6 刘宅辉. 1,6-二磷果糖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肝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海南医学,2008,19:2.
(本文编辑:水 石)

作者: 王平瑜,牛嫣阳,白雪峰,欧阳贞红,张俊杰,王保卫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