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肝癌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OUR-QGD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治疗肝癌75例132个病灶。应用美国LightspeedPlus螺旋CT行薄层扫描获得定位图像,在TPS治疗规划系统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和显示。根据肿瘤形态、大小、部位及其与血管、神经、胃肠道的毗邻关系,制定合适......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肝癌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采用OUR-QGD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治疗肝癌75例132个病灶。应用美国Lightspeed Plus螺旋CT行薄层扫描获得定位图像,在TPS治疗规划系统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和显示。根据肿瘤形态、大小、部位及其与血管、神经、胃肠道的毗邻关系,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再行治疗方案的模拟显示、评估、修正,确定治疗次数5~15次;等剂量曲线45%~80%,边缘剂量270~800cGy/次。 结果  75例肝癌中有70例(70/75)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地改善,2例无变化,3例症状加重及近期死亡2例;2~4个月行CT扫描检查,14例病灶完全消失(14/75),50例病灶缩小(50/75),4例病灶无变化,5例出现转移,2例病灶增大。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影像学检查有效率为90.7%。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肝癌 近期疗效
   
    为探讨SRT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我们在2002年1月~2004年8月对75例肝癌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患者,男59例,女16例,年龄12~79岁,中位年龄49.1岁;患者一般状况评分(KPS)60分以上69例,60分以下7例 [1] 。其中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62例,肝区疼痛28例,门静脉癌栓8例,皮肤黄染11例,少量腹水5例;曾行手术治疗者6例,2例肿瘤未能切除,1例肿瘤残留,3例肿瘤复发。介入术后8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设备OUR-QGD型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SRT)。患者平卧或右侧抬高于三维坐表的立体定向体架中,体架内置负压袋,抽真空成型固定躯体,螺旋CT行5mm层距连续扫描病变区域,核准N线值及患者体表标记点的X、Y、Z坐标参数,将获得的图像资料和相关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勾画临床靶床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和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然后患者复位,开始治疗。本组病例CTV为8~1285cm 3 ,中位值366.78cm 3 ;PTV覆盖95%以上CTV,等量曲线45%~80%,中位值60.4%;通过计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定量评估。PTV周边照射总剂量2500~4600cGy,中位剂量3370.6cGy;重复治疗6~14次,中位次数9.9次;连续或隔日治疗,治疗天数8~23天,中位天数13.6天。靶区相邻的部分十二指肠受量<30%,脊髓受量<20%。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2~4个月及6~12个月,进行临床症状与影像学变化观察评定,中位随诊时间3.78个月。

    2.1 生存期 治疗后2例3月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3例4个月与6个月时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中2例治疗前少量腹水;3例5~8个月时全身多处转移死亡。

    2.2 生存质量 62例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者,治疗后有50例上腹部不适减轻、食欲改善、体重增加,其中4例患者治疗后2个月体重增加5kg;7例治疗后皮肤黄染消退;5例治疗前少量腹水,治疗后3例腹水消失,2例有所增加;肝区疼痛症状28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的有15例,10例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效率为89.3%;KPS60分以上69例,60分以下7例。

    2.3 影像学检查 2~4个月复查CT,肿瘤消失14例(18.7%),缩小50例(66.7%),无变化4例(5.3%),出现转移5例(6.7%),增大2例(2.7%),有效率为90.7%。5例患者复查时发现新生肿瘤,新生肿瘤数目为1~8个,均在PTV治疗范围之外。

    2.4 不良反应 12例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的全身及消化道反应,如乏力、食欲下降、发热(体温均在38℃以下)、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继续治疗,并且治疗结束后上述反应均缓解或消失。无放射性肝炎、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反应发生。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单纯手术切除的病例只占全部病例的5%~10% [2] 。放疗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肝癌常规放疗技术经历了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照射技术,以及手术准确定位,术中局部照射和超分割照射的研究,使肝癌的放疗比例提高至80%以上,但治疗效果并无明显提高。探讨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在于肝细胞癌的放疗敏感性与分化差的上皮细胞相似,剂量为6000cGy/30次/6周左右,肝脏的全肝放射耐受量为5500cGy/3~5周,局部小野的耐受量为500cGy/6周,因此肝脏细胞的耐受量为低于肝癌细胞的根治量,导致放疗中剂量设定左右为难 [3] 。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SRT)在治疗过程中,可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靶区的形状一致,在肿瘤内放射剂量较高,且剂量梯度变化不大,而肿瘤外剂量梯度变化非常迅速,离开肿瘤区域,放射剂量陡降,所以伽玛刀可极大地降低正常组织受量,极大地提高肿瘤组织的剂量,采用伽玛刀治疗肝癌,能够避开大血管或周围重要脏器,使正常组织受量极低,肿瘤组织剂量极高,达到“刀”的治疗效果,是较为理想的放疗模式 [3,4] 。Lax等1994年报道了SRT8例原发性肝癌及1例胆管癌,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5] 。近年来使用SRT治疗肝癌亦见少量统计资料报道 [4] 。虽然肝脏肿瘤SRT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实验和临床结果有理由认为肝脏肿瘤SRT具有精确定位、治疗精确、靶区剂量集中、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的特点,可以使肿瘤局部得到准确的高剂量照射,避免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收到较好的疗效。本组治疗后随诊进行了CT复查,其中早期肝癌5例,肿瘤体积较小,给予较高的照射剂量,等剂量曲线较高,分割剂量曲线较高,肿瘤内静止期乏氧细胞较少,治疗后肿瘤消失与缩小,达到根治性效果;中期肝癌23例,有效率93.6%,提示较早期肝癌治疗效果达到较高的临床水平。中晚期肝癌28例,肿瘤体积较大,给予较低的照射剂量,等剂量曲线较低,分割处方剂量较低,有效率78%;晚期肝癌19例,9例肿瘤缩小,2例无变化,2例肿瘤增大,为较好的临床姑息性治疗结果。本组周边照射总剂量2500~4600cGy,中位剂量3370.6cGy,分割处方剂量270~800cGy。适当降低放射总剂量与分割处方剂量,调整分割次数,可以增加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提高病人接受治疗与耐受治疗率。一般原则是肿瘤体积较小时,分割处方剂量较大,照射剂量较高,分割处方剂量较高,治疗次数较少,反之亦然。本组病例治疗后影像学分析,肿瘤消失14例(18.7%),缩小50(66.7%),无变化4例(5.3%),出现转移5例,增大2例(2.7%),有效率为90.7%。在PTV治疗范围内没有发现肿瘤复发灶,亦未见放射性肝炎等严重反应发生,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亦有明显提高,与其影像学检查结果相应。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者,治疗后95.8%得到改善;5例治疗前少量腹水,治疗后2例腹水消失;肝区疼痛症状者,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的有15例,10例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效率为89.3%。SRT使肝癌肿块局部得到准确的高照射剂量,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近期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治疗简便、省时,不需特殊护理,亦适宜部分不能耐受麻醉、外科手术或手术难以切除者,为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组病例随访观察时间较短,远期疗效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正刚.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3- 4.

    2 Zibari GB,Kiche A,Zizzi HC,et al.Surgical and nonsurgi calmanage-ment of primary and metastatic liver tumor.Am Surg,1998,64:211-214.

    3 胡逸民,谷铣之.适行放射治疗———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中华放射肿瘤杂志,1997,6(1):8-11.

    4 聂青,康敬波.体部伽玛刀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无创伤外科学专辑,2003,7(2):25-28.

    5 Lax L,Blmren H,Hasland L,et al.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of medicine.Acta Oncol,1994,33:677-679.

    (编辑尚 轩)

    作者单位:221002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伽玛刀治疗研究中心 

作者: 冯守信 李忠喜 朱义文 王 永 汪雪咏 蒋爱军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